阅读记录

第275章 归义节度[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唐廷的诏书册封,就没有合法地位,大唐只要没倒下,至少名义还是东方大地上的宗主!
     天底下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名义的。
     这也算是大唐留给李晔的遗产之一。
     “张承奉即日起,为归义军节度使,等朕回天唐府,诏书随后下达。”李晔到底没有抵抗住金子的诱惑,再说也没人跟钱过不去。
     盛唐之时,一缗钱等于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金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万两金,就是十万缗钱,而且如此乱世里,黄金本身的价值远远超过市面上的制钱。
     李安虔大喜,“谢陛下,我归义军永为大唐西方藩屏!”
     这种话听听也就行了。
     直到现在,李晔才捞到一点实质的好处,对张承奉的怨气也消散了很多。
     一万枚金币,两万枚银币,似乎都是西边某个国家的东西。
     “此乃大食钱币。”李巨川见多识广。
     大食这个名字自然听过,除此以外,李晔还从商人嘴里听过喀喇汗、萨曼等国。
     似乎西边比中土还要动荡。
     不过眼下李晔的心思还放不到那么远,出了沙州的玉门关,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域。
     以如今唐廷的实力,在河陇还未完全消化之前,无力插足西域。
     这也是李晔不愿跟张承奉翻脸的另一大原因。
     第二日大军回天唐府。
     穿过大斗谷,祁连山之南又是另一番景象。
     湟水滋养的两岸村落城池,又渐渐繁荣起来,至少比甘、肃二州多了些生气。
     五月下旬,田地里的麦苗正茁壮成长,小河小溪中肥鱼动不动跃出水面,各种野兽在草原树林山谷间欢快奔驰。
     祁连山不仅挡住了北面的风沙,还以雪水滋养这片土地。
     这个时代的江南李晔是没去过的,但此地的气候比关中温润多了。
     马蹄下踩着野花,蝴蝶低飞,白鹭大雁远上青天。
     十几日的缓慢行军,才回到天唐府,李晔第一时间撤销了禁渔猎令。
     一个吃上肉的民族,才能有力气与周围的野兽搏斗。
     经过一整个冬春两季的生养,各种野兽已经冲出林地,啃食麦苗,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的危害更大,一头野猪一晚上就能掀翻十亩田地,关键野猪还是群居的,兔子啃食起地里的蔬菜更不在话下,还有金尾鼠,特别能吃,都跟兔子一般大小。
     妇人老人们留守田地,青壮则背起弓箭长矛,漫山遍野的打猎。
     大河小河中的肥鱼则被辅军用大网捕捞,一天下来,能有两千多斤。
     河湟最缺的是粮食,但最不缺的是肉食。
     各种飞禽走兽,各种蓄养的牛羊。
     当四分五裂的河陇被重新聚集在一起,并且建立一个强大的秩序之后,这块土体的巨大潜力就渐渐显现出来。
     对南方高原上的人吸引力是致命的。
     此时南方高原仍是亘古不变的农奴、贵人制度,贵人掌握一切,对农奴予取予求,动不动施以残酷刑罚。
     以前是没得选,而现在选择摆在他们面前。
     底层百姓跟河陇人多少攀亲带故。
     成为归民化民的吐蕃人,远不是匍匐在贵人脚下的农奴可比,而成为唐民,差不多就是贵人了。
     归化策早就被李晔别有用心的送入高原之上。
     开始只是一伙儿活不下去的人偷跑出来。
     后来就是成群结队。
     再后来就是一个庄园一个庄园的跑。
     贵人们晚上搂着十几个女人睡觉,白天出来一看,连护院都跟着一起跑了,看门獒犬都随大流跑去投奔河陇去了。
     洮水之南的几座小城池,早就人去城空。
     若非张行瑾、杨崇本手上钱粮兵力不足,李晔下达按兵不动的命令,他两人早就按捺不住。
     当然,归化策的影响力也仅在洮水之南的区域,高原的核心区域跟关东藩镇一样,正忙着互相伤害,没空管高原下发生了什么,即使想管,也没那个能力。
     吐蕃能够崛起,吞并了多弥、羊同、苏毗、象雄还不够,青海、河湟的吐谷浑才是其崛起的最大养料,也是其能跟大唐叫板的底气所在。
     现在这些区域掌握在李晔手中,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反而成为经营西域、蚕食高原的基地。
    喜欢。
  

第275章 归义节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