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章 心中神剑[2/2页]

苟出一个盛唐 苍穹之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崇望、杜让能流的热血。
     但所有人能忘记,他李晔绝不会忘记!
     韩全诲成了宰相,他的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官职空出来了。
     李晔想也不想,提拔张承业。
     神策军护军中尉是实权官职,历来是由宦官掌管,张承业守城有功,别人无话可说。
     韩全诲升任宰相,得了最大好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知道宦官当宰相的,除了肃宗朝的李辅国,就数他韩全诲了,此刻走上人生巅峰,自然不会计较这点小变动。
     再说张承业也是他们宦官系统内部的人。
     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
     更合情合理的地方在于几天后皇帝陛下开始不理朝政,专心打马球。
     马球是大唐皇帝的经典爱好,比如僖宗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球皇帝。
     自此朝中大事都是由韩全诲和崔昭纬来决断。
     其实大唐朝廷也没什么大事决断,也就是一些藩镇为了抢地盘而扯皮,象征性闹上朝廷,要求给个说法,朝廷下了旨意两边都讨好,却是两头都不讨好,两边继续打。
     大明宫在黄巢之乱后,彻底成了一片废墟。
     不过对李晔来说还是有用的,在断壁残垣间清理出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
     长安城颁布诏令,招收精通骑术的少年郎进宫打马球。
     大唐民风尚武,长安久经磨难,居民一般都会骑马射箭,舞刀弄枪也不在话下。
     加上这时节,缺衣少食的,跟着皇帝打马球,至少能混个饱饭吧?
     所以诏令一下,长安城中少年应者云集。
     只是皇帝挑人非常严格,歪瓜裂枣的不要,作奸犯科的不要,家世不清白的不要,太矮的不要,太瘦的不要,太胖的也不要。
     想想也是,大唐皇帝挑玩伴,不是什么人都能入选的。
     但就是这么挑剔,还是选了五百多号人。
     韩全诲看着皇帝这么闹,也是吓了一跳,五百人可不是小数目,皇帝这是在练军呢还是在练军?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一闪而逝,随即也就不当回事了。
     好歹我韩大宰相曾经也掌管过神策军,带兵打仗不是那么简单地,神策军就是这么回事,你一个深宫中的皇帝能玩出花来?
     就算练的跟神策军一样,又能怎样?还不是被凤翔军欺负?
     想来想去,觉得是皇帝在经历上一次叛军围城之后,不信任神策军了,想找一帮人来充当近卫。
     唉,什么都逃不过本宰相的法眼啊,韩全诲心中得意。
     只是皇帝闹就闹吧,要一千匹马就有些难办了。
     韩全诲不是拿不出来,神策军战马至少有三千匹,长安城中也不缺马,但战马加上五百生猛小伙,旷日持久的吃喝下来,不是小数目啊。
     朝廷哪都缺钱用,懿宗、僖宗的时候,唐廷还有蜀中和荆襄的赋税。
     现如今只剩下长安光秃秃的一座孤城。
     没钱只能去借啊,韩全诲觉得自己就像长安城中的叫花子,顶着个破碗,到处乞讨,今个是凤翔,明个是河东,后天是汴州,大后天是淮南。
     好在天下藩镇多多少少给韩全诲一些面子。
     毕竟有些藩镇还是有点良心的,大唐倒了对他们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宰相当成这样子也是没谁了。
     希望皇帝能明白咱家的苦心,韩全诲只能一声叹息。
     李晔没心思去明白韩全诲的苦心。
     他觉得时间很紧,恨不得拔苗助长。
     但有些事情注定是急不得的。
     面前的这些少年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可以说是长安城最后的精华!
     也是大唐最后的精华。
     前世他特别喜欢古代军事,对古代名将多有了解,最佩服的就是吴起和戚继光。
     吴起杀妻求将,名声不好,但一手练出的魏武卒绝对是跨时代的强军,阴晋大战,五万破五十万秦军。
     戚继光的戚家军,横扫倭寇,从无一败,而且到了后期一场战斗居然无人伤亡,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军事的一个奇迹。
     只是李晔看书不求甚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他大致扫了一眼,现在要用的时候,只记得一些头绪。
     不过这两支强军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军纪森严!
     事实上,判断军队是草台班子还是强军,靠的就是军纪!
     朱温能崛起于汴州,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有一条特别残酷的军纪:跋队斩!
     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
    喜欢。
  

第10章 心中神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