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严肃的会议上,陈振华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与应对策略。他指出,晋绥军在过往的一些行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对八路军造成过干扰。
如果在此次冀省战斗期间或之后,晋绥军再次做出背刺八路军的行为,那将严重影响抗战大局。
副总指挥认真听取了陈振华的汇报后,表情凝重地做出明确指示:倘若晋绥军不顾民族大义,再次做出这种惨无人道的背刺行径,八路军绝不能再姑息纵容。
届时,为了维护统一抗战战线的正义与八路军的生存发展,将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将整个晋绥军彻底解决,尽早消除这一后患。
然而,大家都明白,这是在万不得已的极端情况下才会采取的行动。毕竟,无论是八路军总部还是延安方面,始终坚定地认为维护抗战统一战线至关重要。
抗战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重要基础,一旦破裂,华夏大地必将再次陷入如诸侯争霸般的混乱局面,这对于整个抗战局势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除非晋绥军的行为严重破坏抗战大局,突破了八路军的容忍底线,否则,八路军将尽最大努力维持统一战线的稳定。
延安方面在做出支持 365 师作战决策的同时,也对后续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伟人深知,维护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妥协退让,不能再为了维持表面的团结而让八路军承受不必要的巨大损失。
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支持365师冀省作战的决策,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准备。
在此情形下,陈振华与陈副师长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商议。他们一致认为,在冀省战斗成功消灭日军 109师团后,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乘胜追击,彻底清除一切不利于统一抗战战线的因素。
那些伪军长期以来充当日军的帮凶,欺压百姓,破坏抗日力量的发展,给冀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冀省大地上,繁衍出来数量庞大的伪军,毫无民族气节,为了一己私利甘愿为日军驱使,严重扰乱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和稳固。
而部分对八路军抗战持有异议的其他抗战队伍,他们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冀省真正抗日力量的团结与协作。
这些队伍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与八路军在战略、战术或其他方面存在分歧,甚至产生矛盾,甚至直接投降了日军,甘做日军的走狗,这对于国共统一抗战行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陈振华和陈副师长决定,在消灭日军 109师团的同时,也集中力量将冀省数量庞大的伪军,以及那些对抗战统一阵线持有不同立场的队伍一并予以解决。
只有彻底清除这些不利于统一抗战的因素,才能确保八路军在晋冀鲁豫四省的发展更加稳定,根基更加牢固。
这不仅有利于八路军扩大抗日根据地,更好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还能整合各方抗日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抗战合力。
与此同时,陈振华的心中还谋划着更为长远的事情。他想到了一直储备在特殊空间里的那些先进武器装备。
这些武器装备是陈振华在东北之行中收集起来的宝贵物资,借助这次的冀省歼灭日军的过程中,逐步投放到战场上的缴获之中,在关键时刻,将成为提升八路军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陈振华计划根据不同部队的作战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这些武器装备。对于执行突击任务的部队,他们需要具备强大的攻坚能力,因此将配备一些轻便且威力强大的武器,如毛子国的冲锋枪,使他们在战场上能够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
此外,陈振华深知,冀省战斗胜利后,晋冀鲁豫四省将连成一片,这为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设想,在战斗结束后,要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首先,鼓励百姓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晋冀鲁豫地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兴修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根据地的粮食供应,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也为八路军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同时,积极发展工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陈振华计划战后在山河四省合适的地点建立自己的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火炮等武器装备,减少
第883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