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但从报告最后的联名手印来看,应该是可以相信的,因为这些提交人的联名手印几乎囊括了三花县除三花中学外所有其他高中的校级领导,真要是无中生有,他们也不敢这么直言不讳,上书联名。
想到这里,韩晓觉得太阳穴两边真的有些隐隐作痛了,或许自己被放到这个位置上,分管教育这一方面的工作真的是有人想要好好“锻炼”一下自己,想看看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来削弱甚至取消三花几乎整一个县领导班子在招生问题上的即得利益。
而这个问题的玄妙之处就在于招生上的既得利益其实是可大可小的:可小,就是根本没有办法上纲上线,这些在名单上被牵扯进来的领导只要不涉及贪污腐败的敏感问题,除了名声不好听一点之外其实并无大恙,而且可以以此来作为试探韩晓能力和手段的最合适的一个探测器;可大就是对韩晓目前的工作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处理不好的话,韩晓在三花有可能人脉尽失,权威无存,甚至很可能灰溜溜得被赶回市里。
韩晓隐约觉得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或许就是这桩事件背后的推手也未可知。但韩晓想不通的是,虽然自己是一个常委副县长,但是在三花这个陌生的县城,自己是人微言轻、人脉稀疏,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要如此处心积虑得对付自己?而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想看自己一个笑话吗?
韩晓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只觉得好像更热了。而办公室的空调好像对降温真没什么作用,韩晓只好将手中的折扇扇动得更为有力。
过了很长的时间,韩晓的眉头忽然松了开来,然后,竟有些自嘲的笑起来。
当上副县级领导其实还不过区区数月,竟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已经避开事件的核心,而只是进行政治上的权衡,韩晓为自己这样的改变而感到惭愧。在他立志参考公务员的时候,他所想的并不是要做多大的官,而只是想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量做到公平,尽量为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现在,自己已经做上了副县级的领导,照理有了更大的舞台来施展当时的抱负,实践最初的梦想,不想却被困在了对权力取舍的彷徨之中,而忘了最关键也最可贵的坚持――那就是这个事件是否真的影响了招生的公平,是否真的对普通的民众造成了不公,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就该努力的去改变这个现状,哪怕因此而丢掉了权力的华美衣袍。
韩晓下定了决心之后,忽然觉得周围不那么热了,甚至还能够清晰得感到从空调出风口里传来的那一丝丝的凉风。
原来真的是,心静自然凉啊。
s:最近更新的慢,思维很乱,写字也有些艰难,好像还一直没过写作的“极点”,也许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坚持与努力吧……
第六十七章 风波乍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