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章 公选(上)[2/2页]

官道 我是韩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度对韩晓今后的官道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自始至终韩晓也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准则,对于经济上的一些往来一直秉持住了廉洁的心。
      韩晓在山阴区的工作日渐陷入愈发尴尬的境地之前,一个机会却突然摆在了韩晓的面前。
      钱塘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公推公选在全省上下轰轰烈烈推开了。这次公选有三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涉及的面广,涉及的岗位多。以越州市为例,这次总共推出了副区级以上的岗位21个,涉及到了全市的15个县市区以及机关部门。二是考试结果的评定更为合理与科学。公选分为笔试、面试和考察三个层面。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面试的考官由以往的机关官员为主改成了由机关评委和群众评委两个方面的联合打分,使面试更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入围人员的考察也不再是泛泛听取表面上的一些评价,而是采取德能勤绩廉的综合指标考核体系,尽量在考察中弱化人的因素。三是每一个职位最终确定三个候选人,不再采取以往的综合评定,而是按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用。
      越州市在这次公选中更是有一个独特的创新,推出了六个县(市)区的副区级领导岗位,定向从全市的优秀青年干部中进行选拔。别看县(市)区的副区级领导岗位和市级机关部门的副局长职级相同,但论实权,局办是线,县(市)区是块,这其中权力的孰轻孰重,明眼人是一看便知。当然县(市)区副区级领导岗位报名选拔的条件也非常苛刻,要求年龄在28周岁以下,实职副科四年以上,或实职正科一年以上的,具有一年以上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公务员方可报名。同时按照10:1的开考比例,进行副区级岗位职数的最终设定,报名人数不足的,就按比例压缩县(市)区副区级领导岗位的职数。
      山阴区由于管辖的地域范围有限,干部论资排辈的现象十分严重,能够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一直以来就很少,到了蔺汉生主政时期才在用人上,尤其是对年轻干部的使用上有了改进。但即便如此,和周围其他县(市)区相比,山阴区在年轻干部的配备、储存和使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这次公选的报名情况就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出来,山阴区符合报名条件的只有韩晓一人,而其他县市区报名的人数则都在十人以上。
      原来韩晓对于公选是心存成见的,认为不过是为了把某些特定的人扶上马的一种更为高明的计谋而已。而前几次公选的结果也大抵如此,不是县市区主要领导的秘书,就是长期浸淫在委办、府办的和领导混的很熟的那些面孔。其实,韩晓是不反对直接对这些人提拔的,毕竟领导也是人,使用一个自己了解的亲信总比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要来得保险,何况这还是树立领导无上权威的很好的手段。
      但这一次,也许是迫于压在自己和团委肩上的无形压力和束缚,韩晓决定放手去搏一搏。

第六十章 公选(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