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团的机关面临着人员缺口的问题,团的下属团委同样也面临着人员缺口的问题。山阴区七镇七街,二十四个局办部委,共有团的组织二十九个,其中七镇七街和区教育局、区广电局、区交通建设局和区卫生局设置的是团委,其他的则是团总支和团支部。这二十九个团的组织中,目前有十一个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年龄已经超过了35周岁,不宜在换届后再次担任团的负责人,然而在这些单位中,即使不考虑政治方面的原因而只从年龄方面考虑,接班的人选也是寥寥无几。而在换届后年龄合格能够继续担任团的负责人职务的,相对年龄也偏大,二十八周岁以下的年青团干部亦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用说激发团的生机和活力,光是如何维持团的生机与活力就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了。
韩晓想到这里,紧蹙的眉头更加收拢,心里也开始有一股烦躁的情绪在四处窜动。
撇开资金和人员缺失这两个一直困扰、制约着山阴区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山阴区团的工作还遇到了另两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随着山阴区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非官方或者民间的青年团体,比如山阴区最大的民间驴友会就是有七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现已经有成员近两百名;又比如山阴区最大的网络公司――“山阴一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有青年员工近五十名;其他还有在山阴区星罗棋布着的各种沙龙、协会、俱乐部、社团、车友会、qq群等青年团体,参加这些团体的绝大部分是青年,这些团体服务的主体也绝大部分是青年,但是这些团体和组织中,至今尚无一家设立团的组织,成为了团的组织与社会发展脱节的明显写照。如何在山阴区愈来愈多的青年团体与组织中体现出团的力量,成为摆在韩晓今后团委工作中的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在越州市的七个县市区,团的工作一般由副书记分管,在山阴区,一直以来就是副书记分管团的工作。而这一届团的工作也按照惯例由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方明德分管。但就在去年底,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下派了一个叫做尹苗苗的副处级干部到山阴区挂职担任区委常委,之后,区委就调整了分工,决定由尹苗苗分管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工作。虽然粗略一看,一个常委、一个副书记应该差别不是很大,但在实际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一个握有重权的副书记能给予团委的支持和一个挂职常委能给予团委的支持那是天差地别的。
两个老大难的问题和两个新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得交织在一起,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今日山阴团工作的困局。
那究竟该如何破局呢?
韩晓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第三十六章 困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