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也真是大大的难得了,哈哈哈,现在竟然也能出句了,说给先生听听。”
刘三思把那晚在船上听到钟声的情景描述了一番,当然这诗还是说是蒋宁梦中所作。徐先生笑道:“呵呵,还真有这等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前听人说起梦中起来作文,先生还不太相信,现在想来倒还真有可能。三思啊,看来你也有作诗的天赋,跟先生说说最近可还读书?”蒋宁笑道:“嘻嘻,先生,夫君自成了婚后可用功了,他已明白不识字的苦处,一个月来,夜夜看书至三更方才睡觉,您不见他现在瘦得多了?还让宁儿写了贴子学着练字,他的字也长进些了,先生不妨考他一考,今天正是想来请教先生一些联句上的诀巧。咯咯咯,您可听说了苏姑娘出联招婿的事?”
徐敬业道:“苏大人也为了此事请了为师过去作个评判,这苏大人也恁得糊涂,岂可让闺女的终身托于半副联子呢?等会为师还想去劝劝苏大人。宁儿,你可别以为此事好玩,你认识苏小姐,自当该劝说劝说。”蒋宁笑道:“这有什么了,对得出来的一定也是学识渊博之士,嫁于这样的人才也是苏小姐一直的愿望,如果心愿得遂,可比大多女子强得多。先生,你教教夫君吧!嘻嘻,让他也学着长进些。”徐进业笑着用手指着蒋宁道:“哈哈哈,为师知道你脑子里想些啥主意……今天就让为师给你们再补补课吧,不过也帮不了什么忙,世上绝对可也不少,那苏小姐敢用对子来招婿,那定是很难的了,苏大人可是杭州有名的大才子,教出来的女儿定也差不到哪去。呵呵,我看这次苏州那些自谀为才子的人可要丢脸喽……”
徐敬业一上课就又换了幅模样,正襟危坐,神色危严,香儿也悄悄地在三思边上坐了。没想到徐先生讲起对联一课来又一套套的没个完,三思也认真地听着,想着自己剽窃别人的诗词也心存不安。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有收获,这对联上学问还不少。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徐先生道:“总而言之,写对联要合下面几个常规,第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第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就是词类须相当,结构要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拟对实是比作诗还难得多。”刘三思前世学得虽是中文系,关于古汉语也有些偏好,对对联只了解一些,就是没有细细地总结过。刘三思边记录边想着,补的这一堂对联课实在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至于写联的手法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徐敬业道:“在写联时,手法层出不穷,就看你应得巧不巧,拟人拟物,明喻暗喻……呵呵,为师出一联你们对对看,红莲开并蒂……香儿,这个应该很容易。”香儿道:“我对‘彩凤喜双飞,这是拟物联,香儿祝三哥哥和宁姐姐新婚大喜,白头偕老!”小丫头还真有一手。徐敬业道:“这是一个拟物联,三思,宁儿,这对联的学问也就这些,想对得好还是要多看多想,为师最近也思得一联,今日念来让你们听听。上联是:耐得住寂寞,更觉其联心独苦;下联是:做弗来逍遥,常使那花酒满襟。呵呵,为师觉得这做联跟做学问都一样要下功夫才是。”
三思和蒋宁齐声道:“谢先生教诲!”蒋宁接笑道:“先生不妨出几个联,让学生学着对对,宁儿只记着作诗,在对联上也是知之甚浅。”徐敬业道:“宁儿已经不错了,哪有一个人在各项学问上都能出彩的。三思,你以后也没那么多时间读书,不妨把精力用在经营之上,识得些字也就罢了。如读了书还是贪玩行乐,邀功取宠也不见得能弄出个好果子来……为师再出一联,你俩试试,‘联不可因人而废。”蒋宁和香儿低头凝思起来,刘三思也记了一字一字试着声调,口里念着:“平仄相对,平仄相对……”蒋宁先对了出来,说道:“先生,我对:‘品因当从我自修,嘻嘻,对得好不好?”徐敬业不住点头称赞,刘三思记了一个个对起音来,果然平仄相对,以前自己还不曾注意这些,原来确是如此。
这时有人进来道:“东邻石俊民老爷正在堂屋,来约徐先生一起去苏大人府上。”徐敬业笑道:“三思,宁儿,石老爷是本坊乡绅,也善对联。我们一起去吧,顺路也好出联玩玩,苏大人府上应该很热闹了……”
第四十一章 学堂补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