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楞伽道边海岸聚,善住比丘现神变。
诗云:
楞伽道边海岸聚善住比丘现神变
来往空中持日月遍游佛国散天花
身出烟焰无障碍十方供养而成就
得普速疾供养佛无碍法门修行住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海云比丘拉着善财的胳膊,跳入大海中。善财正在惊慌之际,定眼一看,自己却站在岸边,海云比丘早已落入海里。刹时,又浮出水面,身体长大,渐渐长得和海一样大,与海融成一体,只见大海而不见海云比丘。善财这才明白:学海的心胸,海的智慧,不是嘴上说而是要证入其境,心胸与智慧,海与人融成一体。
善财沿着海岸线继续南行,一路想着海能容纳百川而不增,太阳曝晒而不减。人的心胸如海,智慧如海。海,太伟大了。
善财走了非止一日,来到了楞伽道边,走进了海岸聚落。四处询问善住比丘的住处。人们说:“谁知他住在哪里?他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在聚落出现。当你在危急的时候他就出现了。他有时是老者,有时是小孩;有时在水上跑,有时在空中飞。屋子关不住,墙壁阻不了;刀砍不伤,火烧不焚。都说他是一个无依无住的人,但没有人说他是神。因为他做的是人的事而不是神的事。”
善财忧虑,怎样找到这神通广大无依无住的善住比丘呢?就在聚落里东走西串。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四天也过去了,还是寻不着善住比丘的身影。
善财又想:佛与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便继续在聚落里寻找。
早晨的阳光照在大地上,天空浮着彩霞,一片金红色的世界分外迷人。善财照例在空地上站着,面对太阳,练习海云比丘教给的运气功能,眼观鼻、鼻观心,心如大海而无所住,万念俱寂。就在这寂定的当儿,忽闻空中音乐悦耳,感人肺腑。往天空一看,在那五彩缤纷的云雾中,一个人影缥缈由远而近。仔细一看,是一个比丘,头顶上有宝盖幢幡覆罩,后面跟着天龙八部。善财忙下拜道:“大善知识者神通广大。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解脱众生的苦难,特来参拜大善知识!”
善住比丘往来行径,比飞鸟还轻。看见善财,即降下云头,站在善财面前,慈祥地说道:“善哉来者,你既发菩提心又为何来访我,我无甚德能。我是一个无依无住者。既无所依,也无所住,可是人们偏称我为善住。因为我往来自由,无所阻碍,内心寂然,无所牵挂。在我慈悲济世,利益有情时,一些罪孽众生把我丢入火海、关进牢狱,对我毫无损伤。这是我以慈悲三昧,发出人们不能自觉观照的本来面目。人们的错觉认为我能变化表现精巧的幻术。我也因此使人兴奋、快乐,忘记疲劳。要是你能如此,做到不被尘境所惑,也可以无依无住。
善住比丘说完,用手将善财童子的头一摸,善财感觉得自己小得象蚂蚁。再把善财头顶一摸,又感到自己高入天空。善住比丘拉着善财的手,善财感到没有什么变化,与原来一样。又问善财道:“你感觉到什么?”善财回答:“恍恍惚惚如履太空。”
善住比丘道:“仁者自有宿慧。我只知道这些,也算利乐有情的一滴水珠。你要学造福人间,再往前走,南方有个达里鼻茶国,国内自在城中,有个名弥伽的人,他可以告诉你。”
善住比丘又说:“有志不在年高,不信,我说一故事给你听。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增长国王率领军队,灭了释迦族。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不幸往生,留下两个小孩流落在迦毗罗卫城的街头。
有一位施主从舍卫城过来,看见沿街乞讨的孤儿,认出是朋友的孩子,就带他们到舍卫城找他们的舅舅──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了解到这两位外甥,父母双亡,无处可依,是特地来投靠他的,心里很忧愁。
其它比丘见阿难尊者闷闷不乐,便关心问道:尊者为何心情如此沉重?
尊者说:这两个小孩是我妹妹的孩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自己无资生之源,三宝的财物他们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比丘们劝阿难尊者:尊者,还是好好照顾他们吧。世尊曾说过,如果对僧众作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是不违因果的。就让这两个孩子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这是被允许的。于是阿难尊者便收留这两个可怜的孤儿。
平时,比丘们把剩下的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小孩,阿难也将自己化缘来的饭食分一半给他们,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世尊看到后,问其它比丘是什么原因,比丘们照实说出事情的经过。
于是,世尊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小孩要不要出家?
世尊,这两个孩子以后是要出家的。阿难尊者回答。
世尊说:阿难,这两个孩子如果出家的话,就可以享用僧团的财物。还没出家以前,为僧团做些供花、供果等事,也是可以享用僧团的财物。世尊这样开许后,这两个孩子的生活获得改善。
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尊者:您那两个外甥为什么还没出家呢?
阿难说:世尊,因您早已规定:不满十五岁不能出家。他们尚不满十五岁,所以,还未出家。
世尊又问:他们能在僧众晒粮时,做驱赶乌鸦的事吗?如果能作,那就可以出家了。
&nb
四十五章:楞伽道边海岸聚,善住比丘现神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