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功德无边贤善首,护持佛教利人天。
诗云: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不差,果彻因源。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善哉如是,阿弥陀佛。
且说极乐众生观完圆觉菩萨神通所化之故事,悉默然受教,似有所得,皆各自细心体味其中真义。其时,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善哉善哉!”贤善首菩萨赞佛言:“佛说正法,我亦随喜,演一故事,以助大家精进修行。请大家一起欣赏!”只见贤善首菩萨不动声色,两手流光,其光洞达,十方无碍,于虚空中凝成明镜,大小适中,明镜里有诸人物正在演绎一故事《莲宗四祖》:
法照。不知道是什么身世来历的人,唐代宗大历二年(西元七六七年),居住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的云峰寺,精勤修行从不懈怠。有一天于斋堂用饭时,在盛著粥的钵内,看到五色的祥瑞云彩,云层里现出山林寺院,寺院的东北方有一座山,山下有溪涧,而在涧水的北边则有一道石门,石门里面还有一座寺院,它的匾额题著:“大圣竹林寺”。又有一天,再次地于钵中看到云层中有几个寺院,其内有池水高台宫殿楼阁,数以万计的菩萨众,间杂地居住在其中。法照将他所见的境界请教一些善知识,有一个僧人说:‘诸佛菩萨圣人们的神妙变化,是不可以凡夫的情见来推测的。但是如果只就山川的地理形势而论,这个地方应当是五台山。
大历四年(西元七六九年),法照在本郡的湖东寺,开设五会念佛道场,感应了祥瑞的云彩覆满天空,云层中现出庄严的楼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的身像遍满虚空。衡州全城的民众看到之后,都烧香注视礼拜,过了很久才消失。又有一天,法照遇到一位老人跟他说:‘你曾经发愿要往五台山金色世界,礼拜朝见文殊师利菩萨,现在为什么停止不前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远赴五台山。
大历五年(西元七七○年)四月六日,法照等一行人,到达五台县的佛光寺。就在那天夜里四更(凌晨一~三点),法照远远地望见一道奇异的光芒照在自己的身体,因此向前接近跟随而去。走了五十里,见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涧,涧水北边有一道石门。看到两位童子,自称是善财和难陀,他们引导法照到一座寺院,匾额写著:“大圣竹林寺”,就如同过去在钵里看到的一样。此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以众宝来庄严整个寺院。法照于是进入寺院,登上讲堂,见到文殊菩萨在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各自坐在师子座上,有数以万计的菩萨众围绕在旁,文殊、普贤则为围绕在旁的大众说法。法照于是向前问讯顶礼,然后问说:‘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距离世尊在世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了,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烦恼尤其深重,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又浩瀚广大
二十八章:功德无边贤善首,护持佛教利人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