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十八章:普贤大行无等伦。具行和尚示身教。[1/2页]

极乐传说 无相居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十八章:普贤大行无等伦。具行和尚示身教。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诗云:
      普贤大行遍大千,精诚所至金石开。
      言传身教不思议,有缘众生莫负他。
      且说文殊师利菩萨演示完毕,极乐众生悉皆默然,细心体味其中真义。其时,普贤菩萨亦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如是如是!”普贤菩萨赞言,“佛宣正理,我亦多言,说一故事,以助大家精进修行。请大家一起欣赏!”只见普贤菩萨也不作势,一挥手臂,掌中立即射出一道神光,于虚空中凝成明镜,大小适中,明镜里有人正在演绎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著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著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著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
      两年转瞬过去了,阿便那天趁著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你却要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会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怎样修?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从此就自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光绪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来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著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以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
      虚云出神地俯望著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
      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怎么说得他听?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从此他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自动操作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的耳聋了,也越发的沉默了,他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

十八章:普贤大行无等伦。具行和尚示身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