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李潇同死后,裴峡并没有收手的意思,此时的黔省,除布政使李蛟之外,按察使顾思道,提督窦锡,以及黔州府知府余绩,皆被认为是裴峡之心腹。而北营的吴松晟,则被认为是窦锡的人,南营杨济业,虽不是裴峡嫡系,却因为是黔省官场老人,加之深通明哲保身之道,才暂时没有被裴峡盯上。
裴峡在西北唯一忌惮之人,是滇黔总督白继尧。虽然二人在之前的十年之中一直相安无事,但是由于黔南之乱被平息以后,裴峡过多的开始染指军务,使得白继尧对他的不满与日俱增。李潇同之死,也是白继尧与裴峡矛盾爆发的关键,义州城之失陷,本应该白继尧亲自解决的李潇同问题,被裴峡抢先处理。
白继尧是亲自抵达黔州城,和裴峡正面交锋的,这是这个西南总督十年来第一次前往黔州府视察。在抵达黔州城之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以滇省提督空缺为理由,将窦锡调出黔省,专任滇省提督。第二件事情,是单独和已经负责黔州城防务的黔州城总兵官李维之举行了谈话,至于谈话的内容,由于是密探,所有没人知晓。
但裴峡可以肯定的是,李维之在白继尧抵达黔州城之前,便已经开始与其进行了频繁的接触。
裴峡心里清楚,白继尧要对他动手了。
裴峡给京师方面写了一封信,收信人是内阁次辅季天严。在他刚刚将信件寄出的时候,便传来了白继尧暴死的消息。
5
吴松晟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一幕。
那是两个月之前的巡抚衙门,裴峡把黔省各军政主管都叫来吃饭。吴松晟并不知道这是一次鸿门宴,但在宴会之后,他便对仅仅流传在历史典故之中的鸿门宴,有了真实的体会。
李维之是在那次宴会行进一半的时候,被裴峡当场诛杀的。这位政治觉悟不高,想要借着西南地区督抚矛盾上位的军官,就这样糊里糊涂的丢掉了性命。
而在李维之被诛杀之后,在场的官员也都表了态,赞同了裴峡的做法。吴松晟是最后一个表态的,他清楚自己和李维之交往甚密,因此必须要在这个时候与他划清界限。
那天,吴松晟走出巡抚衙门的时候,双腿已经瘫软,脑中一片空白,各种胡思乱想的念头自觉的汇聚成一个结论——我想回家。
吴松晟回到北营之后,便向巡抚衙门告了假,准备启程回家探亲。而裴峡也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且让他在探亲之余,顺道前往姑苏省去公干。而对于北营的问题,吴裴峡为了避免李维之事件之后,事情闹得过大,便没有更换北营的指挥系统,依旧让吴松晟的部将源烨,代理指挥使之职务。
6
在淮河边等着吴松晟的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子,此人名叫罗耀。他本是一个落魄的小偷,因事败当街被殴打,恰巧被吴松晟救了下来。罗耀感激吴松晟的救命之恩,并且二人一番交谈之后,觉得甚为投缘,便不顾身份,成为了挚友。
吴松晟见了罗耀,便感慨道,我还是来晚了。
罗耀道,人死不能复生,您请节哀吧。
吴松晟和她一边走着,一边问道,和我说说之后的事情吧。
罗耀道,后来她那个混蛋父亲要她嫁给那个无赖作妾,她誓死不从,便在生下那个孩子之后,上吊自杀了。对不起,当时我无能为力。
吴松晟道,那孩子在哪里?
罗耀道,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后来她家要把这孩子卖掉,正当我没法子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剑客,把孩子给抱走了。
吴松晟道,那剑客现在在哪里?
罗耀道,我多方打听,听说此人已经离开了中土,漂洋过海去了东瀛国。
吴松晟听罢,便说道,看来我和那孩子今后真的是天涯海角了,好在那孩子还活着,只是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再相见。
第1章 (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