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知名的作家王唯铭,他原来也是我们青年讨论会文学组的。我们文学组刊物的名称就是他起的。王唯铭当时写了许多的报告文学,有一篇发表在上的报告文学,就是写陈小亚以及我们局下面的基层单位的团委书记殷向海、郭建伟的,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篇报告文学的收尾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句子,大意是:我骄傲,因为有他们作为我们青年人的代表;我自豪,因为有他们作为我们时代的骄傲。
殷向海、郭建伟都是几千人单位的团委书记,都很有才能。郭建伟后来成了陈小亚的后任,殷向海是上海共青团里搞改革竞选的第一人,他不惜牺牲自己不做团委书记,使团委的竞选试点取得成功。他说,如果竞选对象不上来,这个竞选就是失败。离开了共青团岗位,殷向海后来成了单位的党办主任,但也时常到局团委来,他说的一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签字的权利。在党办,有时厂长与党委书记不在,有人需要找领导签字,他就代替签字,签了习惯了,以后,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签字的权限了。对待工作就是应该采取争取主动积极的姿态。他的这个性格是我完全没有的,所以我做不了官。再一次印证性格决定命运的真理。
陈小亚的副手叫汪紫宪,天智不算很聪明,但很努力,官运亨通,后来一直为官。还有一位副手叫严德春,现在是一家厂的党委书记,他是我后来唯一再见到的当时局团委的领导。
团委当时还有位女同志叫陈志芳,很能干,也能说会道,会处理事情,人缘也很好。我们当时一起举办集体婚礼,在机关的二楼礼堂,搞得有声有色。可是陈志芳自己当时年龄已经很大,还是独身。
后来还来了一位漂亮年轻的女孩子,叫傅敏,写得一手好字,字有些像男同志写的,很大气。傅敏为人也很好,后来调到了局长办公室,又后来调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工作。
我们所在的机关是在外滩的15号,这是外滩楼群中最矮的一幢楼,里面有一部老式电梯,据说是上海最早的电梯,那时我们经常的坐这部电梯上下。团委在机关的二楼。这幢楼外面看是三层楼的,实际里面是四楼,很坚固。办公室很大,很气派。我第一次走进团委办公室的时候,竟害怕得坐立不安。现在。这幢楼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了,是上海的一家著名的金融机构。我时常会经过它的门前,但是,我现在已经进不进去了。
团委以后,我又有几次借调到这幢大楼里,教育处,宣传处,修志办等。我请过作家赵丽宏两次到这个楼里讲文学,请过著名作家胡万春、沈善增来过这里讲文学。这里曾留下我青春的足迹,也留下了我的青春美好的梦幻。
经常的在这个机关工作的中午休息时间,我会到附近的福州路上的上海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上海书店;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等购书。有时会在很好的阳光下,在机关大楼的对面外滩的黄浦江边,看着江中来往的,消受着美好温暖的时光。
青年人的领袖陈小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