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的,他的文章发表的时候,都有花边围着,就像鲁迅先生的一本杂文的书名,叫做,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评论文章在报社有个通俗的叫法,叫言论。上海的、,北京的和等,经常有许锦根的言论,尤其是上海的两大有影响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许锦根的言论。
许锦根先生的文章有些像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针对社会上的一件具体的事情,发表批评。一事一议居多。许锦根先生出手很快。有一次在他家,上海的打电话向他约稿,接完电话后,许锦根先生对我说,他只要有题目,一篇文章,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我是相信的。
我是经蔡新春老师的徒弟介绍认识许锦根先生的。为了买收录机的事情,蔡新春老师的徒弟领着许锦根来我们单位的时候,我见到面前的人就是许锦根,真有些不敢相信。后来收录机也出现了质量问题,我叫了一位朋友上门为许锦根修理收录机,这样就有很多次的去他家,并且也认识了他的夫人。
在许锦根先生家,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家书橱里藏有一套香港木刻版的,当时很是羡慕,又不好意思开口借阅,心里痒痒的。后来我也有了这么一套相同版本的,只是情随事迁,已经没有了很浓的兴趣,这套买回后,我一直把它搁在书橱里,一次也没有读过。在今年的几个月前,我把它送给了与我谈起的一位朋友。
收录机的事情,使我与许锦根先生成为了朋友,他感动我的热情。有几次的书信中,表达了他的想法。后来,他举家离开了中国,定居美国,起先是作为访问学者去的。据说,他的名字,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是挂了号的。他到美国后,给我来过几封信,有一封信中给我寄来了一张美国的中文报纸,说他正担任这家中文报纸的主编。还有一封信上对我说,他已经把我介绍给了的一位编辑,叫我有文章可以寄给这位编辑。
许锦根先生的女儿名字叫许修远,许锦根先生有时文章的署名就用他女儿的这个名字。好多年后,我在上海的上,曾读到过署名许修远的文章,是写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的。
又听说,许锦根先生与他夫人,原来都是在里弄加工组里工作的,恢复高考后,他们用他们的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许锦根先生的现代传奇故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