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心下料算,根据已知情报,西河、北地、汉阳三郡,各自屯集两万兵马,稳固曹操在当地统治,又如三柄利剑直指自己后心,让他无法动弹。更有一万兵马近抵池阳,屯兵于此,牵制自己于高陵的两万兵马。还另有近两万兵马,正在远征金城的韩遂数千残兵。如此算来,还有大约三四万机动兵力不知去向。
孙权越算越觉得形势不妙,只目前自己直面的七万兵马,就把自己压得抬不起头来。若是那暗中的数万人马集中于一处攻击,还能自己好果子吃。
于是,也顾不得当初的承诺了,还是先自保要紧。遂命河东六万兵马全部撤到黄河以西,而后渡渭南而入京兆尹。又令拜吕布为统帅,统领麾下所有八千骑兵,火速驰援青海道,防备曹兵攻打武威。
又过数日,忽有军情急报传来。
孙权一看急报,大惊失色,手上一抖,木牍落地,自己也脚下一软,瘫坐在坐榻上,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正好有一人入帐,就见那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那人见孙权如此情形,急忙上前将木牍捡起,本是想奉给孙权,却没忍住心中好奇,看了一眼。
那人看完木牍,对孙权道:“唐公莫要如此,还请下令速速撤兵,若是迟延片刻,我辈皆要被困高陵城中。”
孙权听了,这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如此说?”
那人自我介绍道:“我姓彭名漾,字永年,乃是青海道广汉人。因得了同乡秦子勑推举,今日才有机会亲近唐公,向唐公您推荐我自己。至于为何如此说,乃是在下私下的推断。根据我了解的信息,先前因为唐公您死守坚城,让曹操奈何不得。是以曹操才想方设营造出一种态势,让唐公您不得不调动兵马,把您麾下的兵马从坚城中诱出,从而达到野战歼敌的目的。如今看来,曹操是暗中屯兵于北地郡境内,打着两种算盘。若您不为所动,则西可剑指高陵,重兵围困高陵,迫使您不得不调集四方兵马,从而达到他野战交合的目的。若您为其所动,则必然只有河东重兵可以调用,他亦可趁机与您的河东兵马野外交战。现在根据军情急报,曹军趁您大军南渡渭水之际,采用半渡而击的法子,于背后奔袭,让六万兵马损失过半。我料其损失必定很少,战力没有减弱。此时,他若再趁机从背后包抄高陵,将高陵团团围住,唐公您可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可以救援。如此,势必要抽调周边郡县的防御兵力前来救援,这样不仅让敌人再次得到了想要的野战机会,还可能因为兵力的抽调,防御出现薄弱,让敌人有机可乘,从而自外围再次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如此一来,岂不是成了一场兵力十万以上的大决战。赢者通吃,输者则丢掉整个关中、凉州地区。”
孙权听了,悚然一惊,即纳彭漾之言,拜其为军师中郎将。
而后,孙权就引两万兵马过渭水,入长安防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彭漾眼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