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不错的远程打击力,和集团作战时强悍的近程攻击力,却因为机动迟缓,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被淘汰,沦为辅助兵种。因为骑兵的特殊性,根本就无法结阵。从此之后,战争拼的就是骑兵数量、兵器优劣以及士兵的勇气。以至于步兵因为要配合骑兵作战,也不再列阵作战,而是靠人数优势,个人战技和勇气,来赢得战争。所以战阵这种古老的战争艺术,慢慢的就失传了,到了后来只能从兵书战策上一窥原貌。
只是自东汉以来,这种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地主豪强和国家争夺赋税,竞相隐瞒人口土地,以至于国家财政不足。再加上周边游牧民族也渐渐开始掌握制铁技术,东汉的武器优势渐渐开始被拉平,不复以往以一敌百的夸张水平,从此在草原上也就不再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导致东汉战马开始变得相对匮乏。像西汉那种动辄维持数十万骑兵,已经成为不可能,不仅是国家财力支撑不了,就是后备战马数量也不足以支撑。
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可如今中原各路诸侯的战争方式,还是遵从着以往的战争经验。所以才会有万人敌的勇将一说,战场上大家也经常出现单挑的场面。虽然骑兵对步兵,有着无可比拟的机动优势。但在后勤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经验,即使是最厉害的勇将,也不可能单个攻破一百名精通阵战的步兵组成的战阵。
也唯有北方曹操以其横溢的才华,极高的军事天赋,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变化,重新从古老的兵书中拾起过去战阵,把它其骑兵战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练成了一只精锐之兵。这才是他经常能够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他的兵卒虽不众,但却强于他人。
而如今的刘备,却是通过曾经统帅过曹军的经历,以及麾下就有一支曹军的现实,将这种战阵之法学习过来。这是我们江东,那种靠着个人勇气和战技的战争之法所不能比拟的。以实际比较,单个江东士兵稍胜刘备士兵,但若换成什伍作战,就会稍微处于劣势。当集团作战规模越大时,这种劣势就尤为明显,若是刘备举兵十万伐我江东,非得三十万之众不可敌。也幸得我江东有水师优势,方才能够自保江东不失。但臣鲁肃认为,不可因此沾沾自喜,而是要奋发努力,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向江东军士教习阵战之法,成为北方一样的精兵。
被鲁肃这么一说,孙权的心是哇凉哇凉的,他可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的君主。经过这么一提醒,孙权想到了后世更多的战例,那就是中原政权经常空有几千万或是近亿的人口,却经常被几百万人口的游牧民族打得找不找北,甚至是灭国。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魔咒缠绕着,那就是在火器出现以前,从来没有一个政权是以南统北的,从来都是以北统南。
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孙权可从来不认为自己能够无视这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政治经验。
此时的孙权在内心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第九十九章 领有三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