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震主,无需担忧猜忌风暴,只要忠心做事,又如何不会得到回报。
恰这时,人报蔡瑁命人将太史慈押送到帐外。
孙策得讯,大喜过望,亲自出帐相迎。
来到辕门外,就见太史慈一身鱼鳞甲歪歪斜斜,头上帽盔也不翼而飞,发髻松散,浑身被粗壮的麻绳给捆得结结实实,也不知蔡瑁是否有意,隐隐可见那绳下勒出的血红印痕。
孙策大步上前,热情相迎道:“子义兄,你可让我好生苦想啊!”
说着,又一指自己大腿,道:“前些时日,我每每对着子义兄给我留下的这念想,就想:若是子义兄能够为我帐下大将,就是再次在我这大腿上剜上几个大洞,我也心甘情愿。”
太史慈却是看也不看孙策,鼻中冷哼道:“用此卑鄙手段擒我,不算好汉!”
孙策见太史慈被捆得甚紧,勒痕清晰可见有血丝涌出,不由亲自给他开解,同时对太史慈道:“我本意是想让刘表割爱,让将军到我麾下为将,换取他荆州和平。不意刘表竟然如此对待将军,实在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委屈将军这等帅才。这都是我没有交代好,这是我的罪过。若是将军心有不顺之处,尽管道来,我可全都满足。”
孙策诚意十足,以诸侯之尊,不惜屈尊而下,迁就太史慈,看得一旁江东诸将都是眼红,不由眼中喷火,瞪着太史慈。
太史慈虽然被江东诸人嫉妒的很,却不在意。反倒是孙策如此,让他心中不由的就是一软。他非是铁石心肠之人,本就豪侠忠义,守信重诺之辈。今日以寒门之身,得孙策这等一方大势力之主亲自降阶相待,焉能不感动。更何况,此次非战之罪,亦非他负了君恩。自古以来,君臣以义合。君待臣如手足,则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则臣待君为路人。
孙策丝毫不为太史慈的倔强懊恼,反倒如顽童路边拾了一块珠玉,把玩欣赏不已。孙策越看太史慈越是满意,心中甚是爱之。一解开太史慈身上绳索,就命人去备下酒宴,要为太史慈压惊。
太史慈却是不就,对孙策道:“君既然欲招我为将,可否现在放我归去,我去招徕一人,便可归来!”
诸将闻言,皆曰不可,此乃纵虎归山。
孙策却是不从,自放太史慈归去。
过了数日,仍不见太史慈归来,诸将都说太史慈肯定是已经逃了,不会再归来了,请孙策不要再指望了。孙策却是笑道:“子义乃是信义之人,必然不会如此。”
果然,不过一日,太史慈带着一人归来。
孙策一看,乃是旧时,他和太史慈斗战的时候,跟随在太史慈左右的小将。今方知其姓魏名延,字文长,为人虽有些高傲,颇为自负自己的武略,但却果有其才。且亦是豪侠忠义之人,和孙策、太史慈义气相投。孙策又问其能,太史慈皆一一告诉孙策。孙策大喜,拜魏延为武陵郡都尉,太史慈为校尉,督军长沙,防备荆州军,又拜孙河为武陵郡太守。
第三十一章 孙策之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