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七五 回礼[2/2页]

丛台乱 海参公公千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场兵祸过来,有的流离失所,有的卖身为奴。他们不管战争的原因是否正义,只在乎自己的生活能不能继续下去。
      因此田单作为近些年齐国战争的主要将领,被人骂也是在所难免的。田单自己也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人民的创造欲望和逆反心理被夸奖田单的那些歌谣一激发,瞬间诞生了很多痛骂田单的齐国歌谣,这些生产于本土的歌谣比燕国那些二把刀们要写的朗朗上口,简短到位多了,很快这些歌谣就在六处的推动下开始大肆流行起来。
      田单心里是有些膨胀,听到有人传说他想要取田法章而代之,吃惊而且心虚,只能命人大肆抓捕造谣的人,但真正的六处成员一个一个滑不留手,齐国人能够抓住并审判的还是底层的人民。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看到很多人就是因为跟着说了两句嘴就被丢进了大牢丢掉了性命,百姓们反而觉得田单在封锁真相,纷纷吐槽说田单毫无肚量,夸奖他的时候就能接受,却听不得一点不好。
      君王后也不愿看到关于田单的谣言四处乱飞,虽然对于权力双方争斗的厉害,但没有田单就彻底没人能够抵挡燕国人的入侵了。
      君王后发现这些民间艺人给田法章演的都是那些谣言段子以后,带着兵直接直接冲到了田法章娱乐休息的宫殿,把田法章也吓了一大跳。
      事后君王后自己回想了一下,也觉得自己当时因为各种事情心情有些毛躁,她气冲冲的就直接冲进了大殿里,让兵丁直接把艺人和负责的侍人都拖走审问。
      “大王救命啊!”这批民间艺人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当下就连声呼号起来。
      “慢……”田法章疑惑的问王后:“这是怎么了?”
      “因为他们把谣言当成故事给大王听……”君王后一边回答,一边挥了挥手让士兵们继续把人拖走说:“一定是有燕国的探子混在了临淄城里,企图破坏王廷和田单将军的关系。”
      “可是……”田法章说到。
      “我知道大王喜欢看民间的百戏表演,以后我再给大王找其他的艺人来。”君王后知道田法章心思单纯,因此一听到有人汇报就急匆匆的赶来了,怕他受到谣言的影响,又想起自己是撂下几位贵族的会面匆匆前来的,因此没有听完田法章的话就匆匆离开了。
      “可是……这些事我都不知道呀……”田法章望着王后远去的背影,轻轻的对着空旷的宫殿说了一句话。
      根据王后的命令,新换上的侍人们很快再次小心翼翼地为大王摆上了酒宴,唤来了宫人奏乐起舞,恢复大殿中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只是再也没有人,敢对田法章讲一句多余的话了。
      等王后和冯谖发现田法章状态不对的时候,田法章已经习惯了把事情憋进心里了。
      ……
      当年“真假王后”风波的时候,赵何当年从邯郸街头抓了一个女人入宫,这位叫做诸琴的女人,自称是齐国公主的奶娘。赵何本就知道公主是假的,因此并没有产生赢稷想要的那种暴动,只是敏感的认为诸琴此时突然跑来事有蹊跷。
      泾阳君并没有细想诸琴被赵国人抓走以后会怎样,他只是敷衍的完成了他哥给予的任务,目的是让赵国上下一片混乱,帮助赢稷抱得美人归。因此大家都很快忘记了这个叫做诸琴的女人,没有人关心她的死活。
      诸琴已经被泾阳君这么的身心俱疲,看到赵国官兵抓她,自认为必死无疑,没想到赵何把诸琴逮入王宫并不想拿她泄愤,而是好吃好喝供着想听一听无双的童年过的怎么样。
      谁也没有想到赵何会想从无双出生开始听起,诸琴就只能照实讲述,听说无双从还在吃奶的时候就十分聪慧,赵何不禁露出了微笑。再听说她那么小就被王后欺负,不禁又皱起了眉头。
      琴一路顺着讲,讲无双爬墙,讲无双躲避姜君暗杀,讲无双治理黄河,讲误伤被弟弟夺走了功劳。琴在泾阳君的手里算是想明白的田单对自己的无情,和无双对自己的好,不知不觉间琴就沉浸在了回忆里把真正的事情全部讲了出来,直到说完了自己被匡章拖走,诸琴才发现故事讲的和泾阳君的剧本有些接不上了。
      赵何看她脸色大变,心知肚明她是胡编乱造,诸琴也心知自己演不下去,干脆对着赵何大打苦情牌,把匡章和田单泾阳君卖了个干净,求赵何帮助自己把孩子找回来。
      赵何厌恶诸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他找人去了诸琴描述的院子,只是院子里面并没有人,据说泾阳君把人又送回莒城去了。赵何的使者并不甘心,跟着又去了莒城。他打听到,之前田单家里死里几个庶子,连个坟地都没有就随便埋在乱葬岗了。有人刨了坟,发现孩子手里还攥着块玉。使者找人买了这块玉,打听了田单所有的孩子的名字和岁数,这才赶回了邯郸。
      诸琴看见这块玉就崩溃了,又不甘心的一个一个看田单孩子的名字,她知道所有田单孩子的名字,发现一个也没有缺少,只能断定死去的孩子是自己的那几个。
      琴立誓要讲田单千刀万剐,这些年她一直靠着恨意活着,赵何把学武学的有些疯癫的琴女送去了齐国边境。

一七五 回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