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全部撤回燕国以后,对与依赖敌国大量平民作为奴隶参与战斗的秦国军队打击有多么沉重。一无所知进入云中作战的司马错会一下子陷入被动局面。
不管其他方面燕国做的如何,这种果决与魄力,在七国之中都实属罕见。
就在白起每天躺在榻上,喝着小酒琢磨无双心思还有燕秦关系的时候,一份来自秦国的书信打断了他的思考。
魏冉对于白起在齐国得过且过,醉生梦死的状态是清楚的,他知道白起是夹在自己和赢稷中间难受才跑出去的。白起虽然心如明镜,但他并不擅长官场政治,不过这货猴精猴精的,看情况不对就跑出去躲事。
虽然魏冉也觉得白起现在爽的不要不要,但因为此时赢稷新官上任三把火,和贵族们一起烧的魏冉东扑西救,顾此失彼。因此魏冉需要白起结束他舒舒服服的齐国假期,回到秦国为他增加重量。
……
义渠打进秦国的时候,直接拆毁了秦国的五座边城。杀光了边城的人口,捣毁了城墙。
而此刻义渠族长带着太后的两个孩子早就风一样的撤离了秦国,那些想给孩子复仇的贵族一个也没追上,只能在秦国的边界上远远望着义渠兴叹。但义渠人虽然一头钻进了草原,确并没有走远,他们口水哒哒虎视眈眈的盯着秦国的边境。只要义渠境内有青黄不接的情况,他们随时会骑马扬刀来秦国境内一阵劫掠。
因此对于秦国来说,建立起边境的防线才最重要。但秦国的北方因为战乱,一大半人口直接被杀死或逃离,还有一小部分沦为流民或者土匪。因此,秦国想要得到足够劳动力,首先需要重新建立北方的秩序。
秦国的贵族们自然也不含糊,派出家里的私兵前往各个城池去抢占土地与人口,用来发展自家的势力。城里的平民死的死逃的逃,大片的农田无人耕种,被贵族们俘虏的土匪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为贵族耕种土地,但不给国家缴税的隐户奴隶。
而司马错带领的大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虽然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但秦国人却只能看他“失败”这个结果。贵族们指责司马错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试图吧赢稷和司马错手中的军权,瓜分给自己家族的代理人统领。
赢稷也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因此并不希望司马错交出手中的军权,但贵族们同样不肯善罢甘休,对司马错群起而攻之。
司马错哪有心情应付这些争权夺利的贵族,他忙着想要实践在云中见到的各种新奇东西,挑子一撂人就跑回家吃自己去了,这让找不出一个能干的自己人的赢稷内心十分痛苦。
眼瞅贵族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秦军的大将军应该让谁上位,赢稷目光一扫发现魏冉十分淡定,想到魏冉好歹是自己亲舅舅,不禁把救助的目光落在了魏冉的身上。
适时的提出交给白起,虽然赢稷也不喜欢白起,但他实在是无人能选,交给白起总比贵族们要好一些。
白起已经回国多时,他回了秦国才发现秦国的乱象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要说这一切和这位燕国大王没有关系,白起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
因为一件事碰巧了,那是巧合,但是很多件事都非常巧合,那就不再是巧合这么简单的事了。
怎么可能那么寸,秦国一打燕国,这义渠也反了,义渠王也死了,前些年毫无作为的义渠骑兵一转脸就从小绵羊变成了大灰狼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年虽然太后和大王确实有矛盾,但双方的碰撞都十分克制,太后虽然一直稳居上风,但两人还算是携手并进推着秦国向前进。
这一回太后居然被大王逼迫到退位来自保,大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优秀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家大王赢稷花样百出的作死行为,惹恼了这位一向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燕国大王。
秦国煽动燕赵仇恨,燕国大王回敬他义渠作反。
秦国强娶还封夫人,燕国大王回敬他母子失和。
白起知道自己的推断十分可怕并且没人愿意相信。因为如果燕国大王能够和白起一样能够如此深刻的交接秦国王廷中权臣,大王和太后三位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只怕是秦国早就已经被燕国的探子渗透城了一个筛子。
一五六 归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