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秦国的消息了,这不能怪他不关心,而是着实分身乏术。
许钧同志这位燕国军队的大boss虽然一直蹲在蓟城没挪窝,可是他有好几个儿子极具战斗力,带着燕军轮番骚扰司马错。
还有赵奢,赵奢本来就是雁门关的守将,比起许磐乐毅,他的地理熟悉度只强不弱,虽然他没有听说过游击战这种战法,但他看秦国大军被云中和广灵拖在原地,就带着赵军看准时机就冲出雁门关来削秦军一块血肉。
因此司马错每天过的像个救火队员,忙的不可开交。
他本以为广灵和云中城池都不大,可以直接利用攻城器械强行进攻城门,但是天不遂人愿,云中的外城南北门不但修筑有瓮城,还修建了先进于这个时代的城墙防御结构“马面”。
马面让城门前面的结构像一个“凹”的形状,两侧的手臂紧紧环抱城门。普通的城墙只有一个面,一旦被人贴近了墙壁,做好头顶上的防御,就免疫了很多来自城墙上面的伤害。
但是有了马面以后,司马错再想要强攻城门,城墙上将给予他三面立体式环绕打击,无论贴哪个墙边都没用。而且马面上还有望楼,一下子拉近了云中军观察司马错的距离。
司马错自认为自己是个吃一堑长一智,擅长学习与总结的人,因此他把马面式城墙结构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准备回秦国以后大量推广使用。
尝试了几天强攻云中大门未果以后,司马错绕着云中城转了两圈,决定放弃进攻云中南北两座城门,改而进攻东西城门,因为这两边的城门看起来比较普通,并没有什么‘瓮城‘马面之类的结构。
司马错不相信云中回留这样一个罩门给自己,因此没有贸然进攻云中的东门,而是打算先在东门外用泥土堆筑高台,只要司马错努力堆的比城墙还高,那他就能居高临下看穿云中城里的小秘密。
城里的乐毅也是个战争高手,于是司马错在城外堆土山,他就在城墙上修城楼,反正城墙本来就挺高的,他们家混凝土和砖又多的像不要钱。
黄土是很松软的,想要让它足够牢固成为建筑,需要混合石灰啊,糯米汁之类的其他材料,然后再反复捶打才行。而修筑的建筑越高,它的底座就必须要更大。
因此司马错的土山还没堆高,城墙上的城楼先起了两层。
司马错知道比起秦国的大军来,英中城的兵力并不多,为了让乐毅也分身乏术,司马错只能发动人海战术对东门发动强攻。众多士兵推着各种攻城器械涌向城墙。
很快秦军的攻城器械就遭遇了它们被制造出以后的第一个滑铁卢,那就是攻城器械前端的利刃无法刺入墙体。
因为夯土城墙表面风化回比较松软,而石头垒砌的城墙回有关一些石头缝隙,因此攻城器械原本可以利用这些利刃将自己固定在城墙上面,但是云中的城墙是混凝土做的呀啊,坚硬就不说啥了,它连个缝都没有。
云梯的铁钩同样无法刺入城墙,因此秦军即使历经千难万险把云梯钩到的云中的城头。城墙上的燕军手持长戈抵住云梯露出城头的部分用力向外一推,云梯就会带着上面的人一起从墙头跌落。
带着长长撞锤的撞车也被推到了城门处,车顶上蒙着锤硬了的生牛皮,防御力十足。撞车上的绞盘一点一点把木头撞锤的拉紧,然后将撞锤依靠弹力推出去砸在城门上。
城墙上的云中军士兵病没有阻止这辆撞车,反而看起了笑话。
当时多修了这两座城门,只是为了让城中居民方便出行而已,但现在是要打仗了,燕国人又不傻,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给秦国人留俩罩门。
因此这两座城的城门早就被混凝土封死,晾干了至少有俩月了吧,秦军现在一无反顾跑过来把城门拆了,也只能对着结实的混凝土大眼瞪小眼。
云中城墙的坚固并没有让司马错气馁,他丝毫不松懈攻城的步伐,却命人偷偷在西门处挖起了地道,打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无双早就催促乐毅在地上挖了深深浅浅不等的洞,把打通了节,长长短短的竹竿埋在土里地面只漏出小小的头,她说这样可以听见有人在地下挖洞的声音。
虽然乐毅表示半信半疑,但出于对无双的信服,他还是非常认真的照做了。
因为混凝土的关系,燕军守城的优势非常大,秦军伤亡惨重,燕军几乎无损。但乐毅却守在城头没有一丝松懈,他的手下跑来汇报说,监听地下的小分队发现其中一根竹筒里传来奇怪的动静之后,乐毅叮嘱了城头部队几句以后,就赶紧跑到城西,趴在地上听了半晌点头确认说:“我原先一直以为大王这个方法不灵的,现在看来确实是很好使。”
“那是,咱们家大王,什么时候不灵过?”吹爆自家大王这件事,每一个云中军都不肯认输。
一五一 奉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