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不世战功,换来今天的和平稳定。”
“因此,即便有再多的流言蜚语,我也要公布他的身份,即便是此生不再与人结婚也愿意照顾他今后生活幸福,拥有一个正常老人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孝顺。”无双擦了擦眼睛,起立拜过天地四方说:“天地可鉴,如有一句虚言,让我不得好死。”
无双的话让殿上的众臣无不感动,尤其很多燕国本地人的大臣们,掩耳盗铃的不想承认燕国换了主人。大家本觉得去拜见赵国的主父十分的尴尬,现在却觉得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要说这无双当闺女还真挺孝顺的,因为赵雍酷爱吃甜,燕国蓟城附近的野蜜蜂算是倒了大霉。无双身手十分利索,带着人满山去找那些蜂蜜,肥元看着她身手利索的顺着绳索滑下半山腰,在群蜂飞舞中,肆意掠夺人家蜜蜂的劳动果实。
看着经常被蜇出一身包的大王,身为一位负责任的忠臣,肥元认为自己有必要阻止自家大王的这种危险行为,毕竟找蜂蜜这种事,只要肯花钱,有很多人愿意付出这份辛苦,但无双却神秘的告诉他,自己就快要成功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在中国的殷商时期,就似乎有人开始饲养蜜蜂了,但这种饲养可能是将蜜蜂饲养在蜂巢当地,然后定时去收割蜂蜜,因为无双确实没有找到有人出售美味的蜂蜜。
她试了好几回,终于在被她连窝端的蜂巢里活捉到了被工蜂紧紧保护在中间的蜂后,而这只蜂后也很赏脸的愿意住在她山寨的木头蜂箱里。
只有这一窝蜜蜂引诱成功,制造蜂蜜的速度肯定供不上赵雍吃的速度,虽然时不时还得出去袭击野蜜蜂,但有一窝成功,迟早会有第二三四五对不对?
不过相比起看医书,无双觉得还是找蜂蜜滚一身泥比较简单,毕竟野生蜜蜂再隐蔽也是个山是个树啥的,所见即所得,想想够着够不着就完了。医生们说起生病就给你拽一堆专业性极强的词汇,什么‘六气‘六疾之类的,再说起诊断就是什么‘五气‘五声‘五色,直接把本就不懂中医的无双听的两眼转圈。
虽然荀况和肥元就够顺利的跟医生们沟通,但他俩也不是专业人士,讲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无双还是觉得自己能够听懂医生的话会比较放心一点。毕竟比起现代社会,此时的医疗技术落后太多了,即便是已经有了扁鹊那样的神医,但也离两千年以后的医疗技术差得远了,每一个顺利活下来的人都是世界的幸运儿。
赵雍之前因为沉迷打猎和喝酒,闹的这一场病吓飞了无双的魂,但看此时他又精神百倍的四处祸祸。无双觉得赵雍比之生病吃药,预防保养应该更加重要。
而赵何倒是一看到无双贴重金求医的榜就送来了几个赵国的宫廷医生,赵雍一听那些医生是赵何送来的,就坚决的拒绝了他们的看诊。肥元和乐毅也并不太信任让他们治病,于是无双好声好气的把这几个医生送走了,实在是没必要让自己和医生们结仇嘛,谁知道这些医生的师傅是不是个惹不起的绝世鬼才之类的……
榜贴出去了,也有很多的医生前来应聘了,肥元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不大了解。
从古至今,想要治病就要全身心的配合医生才行,因此医患双方彼此的信任特别重要,医生来是来了,如何判断医生的水平,如何建立彼此的信任是个大问题。
毕竟医生不是你考考试就能考出来他心眼儿正不正……
所幸之前无双就给医家的首领写了信,向他详细的描述了赵雍之前的病症,还写清楚了赵雍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咸甜,爱喝酒,爱吃肉,不过擅长运动,骑马拉弓射箭什么的,希望医家能为自己推荐一位宫廷的大医师。
医家首领曾经与无双在修黄河的时候合作过,对这个姑娘印象深刻,并且非常同情她在齐国王廷所遭受的不公。因此写信详细给她分析了赵雍的病情,这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用词儿就比她自己啃《素问》这本儿医书好理解多了,送来回信的是这位医家大佬的关门弟子秦夙,被自己老师推荐来燕国担任官职。
几人一看是秦夙,当下就对医生这一块放心了,因为当年在稷下的时候,无双和荀况都算是秦夙的同窗,他的年纪和荀况一样大,两人当年还都是个小少年,不想再见面,一转眼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无双毫不犹豫的任命秦夙为大医师,让他自行组建属于燕国王廷自己的医生队伍,这时无双才知道战国时期医生的专职已经分类的很详细了,有【食医】主管饮食调理营养卫生,有【疾医】主治内科,还有【疡医】主治外科。还分兽医,带下医,小儿医和耳目医等等。
艰难的啃过医书的无双在看了秦夙流畅的医疗操作以后只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那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因为有了秦夙,赵雍的生活一下子就被他管住了,因为赵雍虽然对无双肥元他们整天都摔锅砸碗的,但是看到秦夙就老实的很,让吃药就吃药,让戒酒一段时间就戒酒,十分配合治疗,简直不要太乖巧,让肥元无双等人叹为观止。
赵雍早年在战场上受过不少的伤,他知道医生对于生命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医生应该是他非常崇拜的对象。
无双和赵雍之间发生的故事也算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典型了,是两个倒霉的家伙因为道义所以相互帮扶而逆风翻盘的事迹典型。因为无双是在燕国王廷大殿中对着众臣讲的,因此她的解释瞬间传遍了燕国,又被燕国的商人们传播到了各地。
燕国其实并不是产丝大国,但因为织布机织的布又快又好,因此即便是织粗麻布,燕国的妇女们也能凭着手艺赚不少的钱,这些布匹被燕国的商人们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卖到了其他国家,也依然有丰厚的利润。
为了防止人人都想当商人而荒废了土地,无双不但对行商课以重税,还会限制商人牌照路引的发放,因此有效避免了宋国鲁国手工业发达而导致遭了灾买不到粮食就没粮可吃,引发全国内乱这样的尴尬。
荀况的主业本来就不是当个大臣,而是写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赋的开山鼻祖,因此吹起自家徒弟又乖巧又孝顺来也是非常的不遗余力。
大家都觉得荀况的赋写的辞藻华丽,排比形象到位,因此纷纷自发传抄收藏,荀况要是活在两千年以后,绝对是个当红kol。
令无双想象不到的是,和现在营销号大v没事就蹭热点一样,更多的人加入了吹捧无双的队伍,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无双长什么样子,就开始道听途说的瞎编乱造起来。战国人说起孝顺慈爱之类的故事,都一个比一个神经病,比如:
有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爹当药的:
有大冬天趴冰上等着鱼自己从水里跳出来好回家给妈煮汤的:
有母亲要求孩子忠诚于王不让儿子进家门的:
有为了比赛勇敢当街割下自己的肉蘸着椒盐吃下去的……
反正看历史就觉得此时没一个正常人,因此除了荀况那篇商业互吹赋写的还算实事求是,民间的各种传说已经基本没眼看了……
无双每天都能被劳动人民那些清奇无比的新脑洞刺激到,干脆山寨出了活字印刷开始印发宫门抄小报用于澄清不实的消息,肥元嫌弃她起名宫门抄过于粗俗,于是改名叫“邸报”。
这个本该出现在汉朝的词托肥元的福,早生了几百年。《邸报》上面一开始是印无双对于各种传说的辟谣,再后来就是印发近期朝廷政策以及动向。
肥元本觉得这会泄漏国家的秘密,但《邸报》上面写的什么新增多少户啊,开了多少荒,新设立了什么郡县之类的,本就对各国有心的探子来说是透明的,反而《邸报》的发行,极大的增大了官员们积极干活的热情,毕竟大家都想在上面看到表扬自己的话,谁也不想在被全国点名通报批评吧……
活字印刷术可以印制宫门小报,当然也可以翻印各种书籍。在活字印刷术出来之间,几乎所有的文字流传主要靠人手工抄写,因为雕版印刷的版子一块儿只能针对一页的书籍,不但非常费时费力费钱,更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除非是爆款的书籍,否则抄写一遍的成本大大低于雕版印刷。
而更加严肃的问题就是知识的壁垒,贵族家中藏书万卷,而一个平民学子终其一生也看不到那些珍藏的书卷。
无双本就想在燕国建立一座和稷下学宫一样的学府,活字印刷术可以轻易的大量复制出很多被珍藏起来的书籍。而有拥有足够的藏书本就是能够开设学宫提供了先机。
以前无双只在云中办过小学三年级水平的扫盲班,这下可是要办大学,除了无双这些年打仗搜刮出来的书,已经内定好的未来的校长荀况更不用说,毫不犹豫把藏书全部贡献了出来。
一三七 孝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