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赶紧调头出去或者强行撞破阻拦,杀出一条生路。
这阵法传说是诸葛亮创造的,由唐朝的李靖发扬光大,简化提升。虽然无双不知道具体的布阵方法,但是这种针对骑兵的战斗原理让他们在演练实验中,实践出了现在正在运用中的简单阵法。
在演义类小说中,作者往往会赋予兵阵更加神奇玄幻的色彩,其实军队用的阵法非常科学唯物,只是非常简单的血肉对撞的而已。
骑劫不知道这阵的厉害。带着骑兵一头撞了进去,看到前方由盾牌与长矛组成的刺猬军团,骑兵的第一反应就是绕开它。因为盾牌与长矛的组合能够有效杀伤冲锋的骑兵,除非是不顾生命前赴后继的冲撞,否则很难将刺猬一样的兵团撞碎。但是结成刺猬阵的兵团缺陷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不方便移动,反应迟缓。因此比起撞碎,绕过他明显对大家更加有利。
但是骑劫很快在七绕八绕中迷失了方向,他们在来回拐弯中丧失了速度与尖锐的阵型。
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精致下来,就仿佛从一台杀戮机器变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刺猬阵虽然移动缓慢,但也可以慢慢包围这些迷路的骑兵。
郭隗站在蓟城的城墙上,看到骑劫的骑兵深陷赵军包围之中,渐渐动弹不得,只得鸣金催促骑劫收兵。
骑劫的骑兵在阵中乱跑的时候,已经被赵军一层一层的削弱,长矛总是从燕军想不到的位置伸出来刺伤马腿,勾下骑兵,随着军阵越缩越小,骑兵们的空间也越来越少。
举目四望都是茫茫赵军的长矛与盾牌,骑劫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燕国太子亲帅一支步兵方队,出城营救深陷敌阵的骑劫,骑劫看到城门处高高飘扬的燕太子旗,心中生出了一丝勇气。
而太子知道,自己带步兵出城其实是一场交换,用这些步兵的生命与自由,来换取骑劫的回归。
骑劫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调整的骑兵队伍,硬生生的沿着回城最短的路途向外冲撞了过去。位于前方的骑兵用生命为主将骑劫撞出一条血路。待骑劫冲出赵国的军阵与燕太子汇合的时候,身边的骑兵已经满身溅满了队友们的鲜血,全体不足二三十人。
骑劫的惨败极大的打击了燕国蓟城城内的士气,所有人静静坐在王宫大殿上,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
出城杀敌,无法破解赵军奇怪的军阵,在城中困守,等赵军组装好投石机又是一条死路。
与燕军的愁云惨淡相比,赵军可是结结实实打了一场胜仗,这是他们演练这个阵法以来,第一次在实战中派上了用场。
燕军死伤无数,更多的沦为了俘虏。
赵雍给了这些人两条路,第一,加入赵军一起攻城,这有可能是一条活路。第二,誓死不投降,必死无疑。
很快,誓死不降的燕军被人捆绑带了下去,而投降了的燕军被打散编入各个部队。和鸾卫一样,赵雍部队的伙食一样相当不错,他们带了足够多的风干肉和干菜,为了庆祝胜利还宰了猪。
因为蓟城已经被围困很久了,前面是燕国内部矛盾,此时是燕国的外部矛盾。无论是那个矛盾,最倒霉的还是地位低下的人,这些燕军好几个月来头一次吃到了这么扎实有肉有菜的饭一个一个感动到泪流满面,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当赵国的兵都好过当燕国的。因此这些吃饱喝足的燕军端着饭被自己部队的长官带着前去俘虏营继劝降,他们真情实感的劝自己的队友认清现实。
在飘香的饭食面前,有一些人不无所动,视死如归。这些人出身于贵族阶级誓死效忠他的将军和王,但更多的人摇摆不定,在食物的面前发现了生命的可贵。
后一批投降的人,并不会被赵军信任,因为第一批投降的士兵只看自己的利益,而这一批投降的士兵心中则隐藏着更多的欲望。因此他们并没有被编入赵军队伍,喂饱以后,赵雍派人将他们单独的看管起来,并假装疏忽,放了几人趁夜溜回蓟城去。
一一三 内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