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我和村长借了东家借西家,还是差了一屁股打一笆篓哦。”
“那你们村里人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丢下田不管了呢?”王文华接着问。
郭会计斜了王文华一眼,道:
“一看你就不是农村娃,不种田不知道甘难辛苦。农村人,谁愿意丢下农田不管?刚搞承包到户那两年,我们种田还有些赚头,一亩田一年能落个几块十几块钱,一家老一年忙到头,还能买点鱼肉,给大人孩撕几块布,做件把新衣服。可现在你看,一亩田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要上交0几块。哪个还种的起?都跑到gd去打工了,一个月少说也能赚个四、五十,过年回来大包包的,哪个屋里不眼红?得,年一过,日他娘的青壮劳力差不多全走了。”
“揍(就)是啊,”郭老三呲着两排黄牙笑道:
“大热天的,除了干干瘪瘪的丫头片子和老娘们,一个大姑娘都看不见,哪像县城里,满街的白胳膊白大腿,看着都舒坦。日他姆妈,这农村真待不下去了。”
郭会计鄙视的横了他一眼:
“熬不住了?你家猪圈里不还有两头乌克兰大母猪吗?又白又胖的,你去日,没人管你。”
两人呵呵大笑。
阳松又摸出两支烟,递给两人,问道:
“郭会计,我听说算上公粮上缴、排水费、灌溉费等,县里一亩田税费合计大概也就1、块钱,怎么到了村里就变成一亩0几块了呢?”
郭会计叹了口气,紫红脸膛上的皱褶一层层摞起来:
“哎,这都是公开的,给你们说说也不妨。你说得对,县里确实只收1、块,可加上乡里、片里、村里的三提五统呢?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民兵武装工作、财会工作、宣传工作等等等等,要不要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都不靠村里来落实?怎么落实?不都得靠人花钱才能办好事嘛?可钱从哪里来?还不得摊在这些农田和农户头上?”
王文华插话道:
“这些年国家实行粮食收购价,每年都有所增加,按说农民收入比以前应该有很大增长吧?”
郭老三主动伸手向阳松要了一根烟点燃,喷了一口,啐道:
“呸,涨它姆妈的个鬼哟!我们这儿地好、水好、人勤快,粮食产量也很高,今年稻谷亩产平均近千斤,国家收购价一斤一毛一,议价粮高几分,加上一季油菜,一亩田一年也就落个百十来块钱,可日他姆妈的,这几年种子、化肥、农药、薄膜像雨后竹笋疯涨,里外算起来,好的只能落点口粮、种子,那些分到差田的、偷憨躲懒的,还要倒贴。”
“那你们日常生活开支从哪来?”王文华又问。
郭老三笑道:
“要个屁的开支,粮食、蔬菜自己种,家里再养两头猪、喂几十只鸡,没事再到江里、河里撒两,弄点野鱼,锅里有煮的,胯里有杵的,就是神仙不也是过这样的日子?前儿有几个干部来村里搞统计,说什么鸡滴屁(gd),鸭滴屁,给老子一家算了有一千多块收入,吓了老子一大跳!”
247、初出茅庐 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