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小说的审稿周期大概一个月左右,当然快的出版社的审稿周期可能会快一些比如半个月。大出版社的审稿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对于这个审稿周期长的问题,叶知秋心里面是早有准备。只是尽管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叶知秋的心里这个月也是一直忐忑不安的。
台湾,青云出版社总部。作为一个资深文字编辑,陈明晨能够一眼看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并能够判断出该作品是否适合市场获得读者的欢迎。这一天,陈明晨像往常一样,泡了杯茶,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正式工作。
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重复的工作,就是再乐于从事文字编辑的人,时间久了也会感觉到枯燥络小说作者。
作为当事人的叶知秋却并不知道小说出版中的曲折,在投稿出去的两周之后,叶知秋便会每天去网吧查看一下自己的网易邮箱,看看有没有出版社的邮件。然而一个月过去后,除了三大出版社的退稿通知外,投的其他几个小出版社没有任何消息。这给叶知秋带来了巨大的失落感,在叶知秋这个资深书虫看来,自己这部小说应该有很大的可读性啊,为什么会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呢?
渐渐地叶知秋有些心灰意冷,晚上码字的时候效率也是大受影响,较寒假码字的速度降了许多。又半个月后,叶知秋收到了台湾学者出版社的稿件录用通知。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叶知秋当时高兴地恨不得直跳起来吼几声。
学者出版社给出的条件在叶知秋看来是较为合理的,可以说学者出版社给出的条件对于新人作者来说,是有着相当的有诱惑。学者出版社拥有作品的繁体和简体中文版权,给予作者八个百分点的版税。
合同中没有那么多的陷阱,出版版税也较为合理,只是要求叶知秋如果在网上连载的话,则连载速度不得快于实体版权出版的速度。对于这些简单的要求,叶知秋当然不会拒绝,而且可以说是求之不得,毕竟叶知秋只是一个萌新而已。
在以后断断续续的几天中,叶知秋也陆续的收到了其他几个小出版社的出版合同,只是条件都是较之前的学者出版社差了许多。在仔细的审阅完所有出版合同之后,叶知秋便决定直接和这个学者出版社合作。毕竟比较之下,这个学者出版社给出的待遇还是最好的。
叶知秋连忙打印了学者出版社的合同,签好名字后,便依照着邮件中表明的地址邮寄了回去。在合约寄出去之后,叶知秋激动的心情平复了许多,码字时候的思路也顺畅了许多,码字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叶知秋寄出合约半个月后,便收到了回信。叶知秋的回信是班长齐霞代收的,班级上的信件都是有班长或者学委每周二和周五去学校收发室代为收取。当齐霞看
第五章 小说出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