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8章 那个达拉斯小牛的库班算个毛[2/2页]

重生之文化商人 杨叛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的课程都偏重理论,没办法,那时候一台计算机的价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采购必须用外汇,人家美帝根本就不收人民币。
      所以90年代之前,河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的学生,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分配进科研机关,从事计算机科研和应用。而其他的学生则会被分配到教育单位搞计算机教学,又或被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做一些和计算机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工作。
      不过进入90年代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的成本大为降低,河东大学不仅把计算机科学系扩建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还利用财政拨款大规模采购计算机,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实力名头渐响,现在更是成为河东大学的招牌院系之一。
      这几年国外的计算机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非常火,有心人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下一步这股热潮会在华夏扩散。
      所以从1997年开始,陆续就有很多机关、企业和公司都把目光盯住了河东大学这一届学习计算机的毕业生。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学生都是金娃娃,根本不愁大学毕业后分配不了工作,或分配的工作不理想。
      那为何王博还会来理想国应聘程序员?
      要知道理想国可是一个私企,根本不是什么铁饭碗。
      而且这个时代还是毕业分配年代,王博这样的行为大异常人,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惊世骇俗。
      唐诃让李征扩散理想国招聘程序员的消息后,期初的结果很不理想。
      河东是内陆城市,相较沿海和首都,更为保守。对于新观念新技术,绝大多数河东本地人接受不了,或他们的眼光更狭隘。
      所以河东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较为稀少。
      而在1997年,就是华夏真正懂互联网的人才也是稀缺货。
      一开始来应聘程序员的人年龄五花八门,很多更是下岗工人,对互联网那是一窍不通。
      而就算偶尔有些人懂电脑和网络,能力也完全达不到唐诃的要求。
      开玩笑,连我都不如,算什么程序员啊!
      所以唐诃参加过一天招聘会,就完全失去了信心。他把剩下的工作甩给李征,自己一头栽在寝室电脑前埋头苦干。
      指望不上别人,那只能自己努力奋斗了。
      没想到,还没等唐诃用工多久,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第一天招聘会之后,李征有些难以为情,他对电脑和编程也不熟悉,办了这么一件不靠谱的事相当没面子。
      于是他直接联系到母校河东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一个相识的老师,拜托其帮忙扩散和留意。
      然后木讷、不善言表的王博就出现了。
      唐诃通过聊天了解到,王博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这家伙大一大二倒也正常,结果随着1996年美国互联网行业大爆发,很快就痴迷上互联网。
      大三一年,王博课都不上,一直在废寝忘食的自学程序语言和设计,像什么《电脑报》、《电脑爱好者》上就有不少他写的编程方面的小文章。
      然后大三学期末,这家伙一口气连挂七八门课,以至于他自己都有些心惊胆战,现在别说是分配工作了,能不能拿到毕业证还两说。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大学扩招的后世,这时候的大学对学习成绩相当重视,猫腻搞鬼什么的,也只有二龙山大学这种烂学校才可能出现,河东大学可是河东省排名第一的学校。
      所以当王博从老师口中听说并州有一家公司在招聘程序员时,他脑子一热就跑了过来。
      然后唐诃就痛快的拿下王博。
      开玩笑,我要的是技术,是能力,我才懒得管你有没有大学毕业证呢!

第108章 那个达拉斯小牛的库班算个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