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摸到地头【求收藏】[2/2页]

重生之文化商人 杨叛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又闭上了眼睛。
      前座一头雾水的年轻人左思右想了好一阵,才惊觉自己被唐诃骂了,刚想要站起来收拾唐诃,就注意到吴味那凶狠的眼神。
      年轻人胆怯了,哼了一声,掉过头去。
      唐诃在心里感慨。
      这正是为何他将念头打到盗版书上面的原因。
      这个年代,华夏人根本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就算清楚什么是知识产权,为了享受盗版带来的便利和便宜,他们也不会去尊重。相反为了便宜,他们会买盗版、玩盗版。有些人甚至毫无愧疚感,像那个年轻人一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唐诃想起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90年代一位叫做庞中华的商人的遭遇。
      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字帖在90年代的华夏非常流行,就连唐诃小时候都练习过,夸张一点说,庞中华字帖的发行量或许只有《新华字典》能超过。所以90年代图书市场上的庞中华盗版字帖非常多。面对这种情况,庞中华也不是没有采取过行动。
      有一次,一个庞中华的读者向庞中华举报说某地有一个盗印他字帖的印刷厂,庞中华便委托律师前往调查。结果律师连印刷厂的大门都进不去。无奈之下庞中华向当地有关部门求助,工作人员开着警车进了厂,当场就查获价值几十万元的盗版。
      不料没过几分钟,厂长、公安h县领导都来了,招呼大家先吃顿饭再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庞中华呵呵笑着说,“后来就没办法抓人了。”县长说这个厂子不景气,“就靠印庞老师的书才能给工人发工资”,而且“庞老师的书又不是淫秽色情,多印点有什么不好?”
      最后厂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赔偿给庞中华两万册盗版书,这让庞中华哭笑不得,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在法律没有明确昭示的时代,有些灰色产业链只要正常交税,就会让当地政府某种程度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政治课本上才有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经典论断。
      只要没有人故意捣乱,唐诃有信心靠着盗版书撑个一年半载。
      然后等那时候,唐诃就早就凭借着后续计划扶优品书坊上岸了。
      公交车进了潞城区,唐诃和吴味随便找了个站下车。然后两人一路打听,一路散烟,终于摸到了盗版发行基地的地头。
      这是一座有些偏僻的小楼,外面挂着的招牌上写着xx旅社。此刻,旅社大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给他们指路的路人说起过,这家旅社把房间常年包给盗版商,一个房间就是一个铺面,然后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随时可以到这里选购订货。
      唐诃和吴味对视一眼,带着一丝紧张走了进去。
      旅社的内部布局很简陋,是那种苏联援建时期的经典样式,中间是走廊,左右是对称的房间。
      一路上,唐诃和吴味看到一个个房间的房门都是打开的。
      从门口处望进去,可以看到屋子里摆放着很多图书样本,床上、桌子上,到处都是,各种盗版书籍,正版的特价书,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没错,应该就是这里!
      那些大街小巷的小书摊,书店,租书店里的盗版书,货源都是出自这里!
      唐诃心中一喜。

第61章 摸到地头【求收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