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章 总督制[2/2页]

大明天子录 俏皮的毛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地和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
      贵州的土司统治起源颇早,早在唐代就在贵州设置宝州、郝州、羲州、晖州等羁縻州,承认当地大家族的世袭统治,因俗而治。元朝时,土司制度在贵州地区正式施行,建立了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司成了地方政权,受封者即是朝廷官员又是各族首领。
      俗语说百年的朝廷,千年的土司。此言不虚,安、田、杨、宋四大土司在贵州统治的历史远长于册封他们的王朝。王朝都灰飞烟灭了,这些土司家族还屹立不倒。安、田、杨、宋四大土司家族的这一排名也是以他们统治历史长短来的。
      贵州大大小小的土司成百上千,但是一直以来都有四大土司家族,水西土司和当时的思州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贵州土司)并列为黔中四大土司,也就是一些电视剧中作为重要背景的安、田、杨、宋四大土司家族。
      安、田、杨、宋四大土司家族世代互为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又钩心斗角,争夺势力范围,彼此防范,相互利用,不吝于背后捅刀子,搞得贵州乌烟瘴气。
      现阶段,朝廷根本无力解决土司问题,只能采取朱祁钰提出的这种地区自治的方式。先给个巨大的甜头,在慢慢的抽取他们的力量。例如,土司私兵,在这种地方自治的前提下就可以酌情消减,甚至是直接取缔。
      一步一步的,温水煮青蛙,土司也会慢慢的被取缔,
      这也是朱祁钰的一种策略,苗王担任总督还好,一旦让四大土司中任何一家担任了总督,其他三家都会不服,各种明争暗斗也将会纷纷亮相,到那时,此消彼长,加上朝廷占有大意,闹大了甚至可以直接派大军师出有名的灭了他们。
      这一点他自认不会告诉苗王的。
      “臣不同意,这种事情前所未有,实施起来一旦除了乱子,他倒是可以拍怕屁股直接走人,剩下的烂摊子还不是要朝廷来收拾!”当朱祁钰将和苗王谈论的有关贵州的问题,特别是设置总督以及一省自治时,于谦当场就炸毛了,当即表示不同意。
      朱祁钰沉默着听着于谦说完,朱祁钰方才开口说道:“于公是担心总督日后尾大不掉?最终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于谦点头,“总督类似唐时的节度使,虽然有我们限制了兵权,但是贵州一旦开始实施皇上所谓的总督制度,总督执政一省,而且还是身份威望都极高的当地人,难免会出现国中之国的局面。皇上撤藩不就是为了取消这种国中之国的局面吗?为何又突然设置了这么一个在臣看来并不明智的举措来。”
      于谦此时说的话有些不客气,他道:“虽然按照皇上的意思可以很好地解决贵州的问题。但是其他和贵州相似的地方看到贵州的情况后也要有样学样,朝廷又该如何?这件事一旦实施,举国皆知,各地都要按照贵州的情况来实施,我大明天下岂不是瞬间四分五裂,国将不国。”
      朱祁钰听后脸上浮现一丝笑容,他摇头笑道:“于公还是没有理解朕刚才所讲的意思。设置总督制度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长远了看,利大于弊。”
      说到这,他看着眉头紧锁,一脸担忧的于谦,道:“朕再给于公详细说说朕设置总督制的具体的一些打算和布置。相信于公听后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焦虑担忧了。”
      “但愿如此!”于谦脸色稍缓,嗡声道。
      “这个想法朕已经思考许久了,各省设置的管理一省的最高府衙三使司已经不太适合如今大明的国情了。”朱祁钰微微沉吟后,开始娓娓道来:“实我的本意是不但贵州,而是全国十五个省全部实施总督制度。全国十三个省加上两京都不再设置三使司。总督府如同朝廷的政事堂管理一省事物,但是不掌军权。刑狱交由警察部调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更高一级审核,地方镇守军由镇守使管辖,这些机构在各地设置分部,受一省总督管辖,但是也直接听命于更高一级的各部衙门。除了这些结构,地方的税收问题,朝廷也要派遣分部驻扎,地方和朝廷直管,也能进一步的限制总督的权限,防止尾大不掉的问题。
      “除了这些,像一些其他的朝廷衙门,比如,工部,礼部,兵部等就不需要在一省府衙设置分部了。具体的那些朝廷部门要在地方设置分部,那些不需要,而是要放权给总督府,这要政事堂可以详加讨论后再做决定。”
      于谦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如上所说,限制了总督的兵权,钱袋子,再加上四大院的监督,倒是能够很好的限制总督的权利。
      “如果全国实施总督制度的话,地方省一级的行政管理是由各省总督担任,归政事堂直辖。而各省总督也不是由朝廷直接由任命,而是由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官员凭个人资历,以及竞岗规划书竞投获取。”
      “换句话说,但凡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的大明官员,只要没有审查出有什么触犯大明律法的问题,都可以写一篇关于想要去竞投的省份的一份详细规划书。对于未来执政的省份的发展列出详细的规划投递过来,之后廉政院会进行第一步审查,没问题后进入第二步。计划书和个人的详细资料会交给朕和政事堂,通过朕,政事堂的浏览之后做出第二次的筛选。入选之后入京,面见政事堂总理大臣和辅政大臣,做最后的陈述,这是第三部。到了这里,能否当选就看个人表现了。”
      “政事堂认可了,便可面圣,待朕面见之后便可发放任命书。不通过,则是后面没戏。”
      说到这,朱祁钰笑了:“不要以为当选总督后就万事大吉了,通过重重考验当上了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后,在未来十年的当政期间,其关于管辖省份的发展,需按照其竞投总督时所说的那样去做,不然就是欺君,就是无的放矢,不但会被直接剥夺权利,直接贬值为民,甚至会有牢狱之灾。这只是防止总督的手段之一。”
      “其二,每五年廉政院和审察院都会对其作出详细的考察审核。吏部也会派人详加审核考察总督在任其内的所作所为,如果第一个五年内就没有丝毫建树的话,直接就会被罢官免职,严加惩罚。”
      “如果十年任期满后,成绩不好不坏,以无功就是过为主,直接许其告老,同时不享受任何朝廷优待。如果成绩斐然,退下来后则可荣恩奉养,由朝廷颐养千年。有大才能者,则可提入政事堂,或是其他中央部衙内当值,更上一步,也算是为朝廷多方面选拔能员多一条路。”
      “而为了让竞选一省总督的官员在任期内不至于被地方官员掣肘,以至于一事无成,竞选成功的总督可以自行挑选四个或五个副总督帮助其处理一省事物。副总督品级以从二品记,朝廷发放俸禄,但是也只限任期内,日期已到,待遇可以参考总督。”
      “但是有一点,副总督如果在任期内除了任何事情,总督都要付连带责任、、、、、、总之,总督虽然位高权重,掌一省政事民生,却不会出现唐宋时期的节度使问题。”
      、、、、、、
      (本章完)

第138章 总督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