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粮食)大使、副使各一人;库(金银)大使、副使各一人。
武官系统有护卫亲军指挥使司,同一般卫的编制;
此外还有仪卫司(警卫):仪卫正一人,正五品;仪卫副二人,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宦官系统有承奉正,正六品;承奉副,从六品。下辖典宝、典膳、典工三所,各设正、副一人,分别为正、从六品。门官正、副各一人,也是正、从六品。此外还有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司药、司矢内使十人。
郡王府,教授一人,从九品;典膳一人,正八品
镇国将军府,教授一人,从九品
公主府,初有家令司,正七品衙门;洪武末改为中使司,改用宦官。
这些人,全部都是有朝廷供养,负责管理王府,或是戍卫王府安全。每年光是这些人的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如今,亲王爵郡王爵不太好撤,但是减免一些人员编制问题也能缓解一下朝廷的压力。至于王府在没有了这些人员后的运转和安全问题,那就靠他们自己去解决了。
这样也变相的抽掉了所有王府的兵权,让他们的实力大打折扣,日后收拾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强势不等于鲁莽,不等于不懂得变通,一竿子全部打死。这样虽然解决问题是快,但是因此而引发的矛盾同样不会小。
朱祁钰不希望同室操戈,也不想看到一些人被逼的狗急跳墙,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
至于最底层的爵位那么强势,势在必行,是因为底层的皇室宗亲生活不易,光靠那一点俸禄日子过得不是很好,如今有了更好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聪明的都会选择。
至于那些想继续不劳而获的,那就只能用强制手段了。
不想流血冲突,不代表不能。
能够像大明其他百姓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有一笔不小的补助和补偿,很多底层爵位的皇室宗亲都是高兴地。甚至,一些人早已期盼了许久。
大明自建文和永乐连续两次撤藩后,皇室宗亲的日子过的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那些爵位低的皇室宗亲,每年只能守着那么一点俸给过日子。子孙后代又不能从事其他事物,更加不能科考。这无形中就限制了这些皇室宗亲的出路。
爵位就是套在他们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永世无法翻身。
现在有了一个重获自由的机会,很多人宁愿不要看似荣光的爵位也要自由自在的身份的渴望就可想而知了。
在第一次撤销乡君奉国中尉的时候,有些低级爵位的皇室宗亲已经眼馋了,早就想和他们一样过日子了。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即便是有些一脉的更高爵位的人劝阻,很多人也是毫不动摇,直接挂了爵位,换成百姓的身份,去过以前没过过的自由日子去了。
至于高层只间的博弈,他们可没有兴趣参与。
就在天下百姓因为一天之内的五道圣旨而喧嚣不止时,靖江王朱佐敬已经快马加鞭的来到了北京城。
一身儒衫打扮的朱佐敬由于喜读书,书法造诣也很非凡,让他身上多了一种书卷气息。猛地看上去,他不像是一位王爷,倒像是以为饱读诗书的饱学大儒。
和其他亲王不同,他虽也是亲王爵,但是他并是不大明开国太祖的后代。而是朱元璋兄长的后人,被封王爵后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出越的行为。
朱祁钰下达圣旨传令所有亲王赶赴京师,他也是第一个动身,深怕慢了一步引来杀身之祸。他很清楚,王爵看似高高在上,有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实则却是苦闷不已。任何能够引发朝廷关注的事情都不敢做,整日里不说担惊受怕也差不多。
皇家无情,从靖难之役以及仁宗时期的兄弟反目就可见一斑。
第一次来到大明的京师,看着那雄伟的城墙,宽阔洁净的路面,交织往复的行人,威严竖立的军士,朱佐敬是震撼的,敬畏的。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自己身临其境,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京师,这个如同吞天巨兽一样横卧在他面前的大明国都让他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此时,心中除了震撼,还有着一丝其他的心思,是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
当今皇帝的雄才大略他早已听闻了不止一次,对这个在土木堡之役后临危授命登基为帝的皇帝,他可是没有一丝的轻视。相反,从他登基后的种种所作所为,更加让朱佐敬知道,这位皇帝可是比正统皇帝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都可以拿来和太祖成祖相提并论了。
太祖成祖他也是见过的,那可都是让人敬畏的时代大英雄。当今皇帝文治武功虽然差了许多,但是以他的眼光,甚至这位将会带领大明铸就不输于太祖成祖的光辉成就。
没有原因,在这一刻,他心里没由来的就有了这种想法。这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和吃惊。
不容他多想,一个礼部主事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王爷,下官奉礼部杨尚书杨大人指令前来迎接王爷入京。”
礼部管辖宗人府,礼部派人迎接他也无可厚非。
“受累了。”朱佐敬一点没有王爷的架子。
“王爷客气了,王爷是第一次入京,下官倒是可以带着王爷在这京师之内好好走走看看。”
在朱佐敬有些疑惑的目光下,这位接待他的礼部主事道:“杨大人说了,皇上最近事务繁忙,就暂时不亲自接见王爷了,王爷也无需入宫觐见。等其他王爷入京后,再一同召见。王爷可先入住已经建造完成的王府,先好好的休息几日,逛一逛京师,一应花销皆有礼部报销。下官也随时候命,听候王爷调遣。”
朱佐敬眼中的忧色一闪而过,当真如他所想,进了京师,想要出去,可就真的难了。
京师之中亲王王府除了不镇藩的亲王外,其他已经镇藩各地的王爷在京师是没有王府的。
他靖江王一脉早就镇藩地方许多年了,京师根本就没有属于他的府邸。以往亲王入京都是住在驿馆的,如今一听说朝廷给安排了王府,朱佐敬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或者说永远也出不了京师了。
这种局面他再来时已经想到了,但是当真的成为现实时,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如今看来,皇帝撤藩之心坚决,再加上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听说了五道圣旨,也知道了宁王的去世。
如今朝廷大势已成,撤藩势在必行,即便是再不愿,他也无力抗衡。与其最终落得和宁王一样的下场,倒不如识时务者为俊杰,反正自己已经来了京师,如今撤藩已成定局,倒不如先人一步,也好为日后的日子博一个好的结局。
心思电转间,朱佐敬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他冲着正在暗中观察他的礼部官员呵呵一笑,道:“皇上能够允许在京师常住那可是小王的荣幸,既然如此,那小王的封地也就不回了。还请回禀杨大人让他派人将小王的家眷都接来,也免得小王一人在京师享福,怠慢了家人。”
礼部主事有些意外朱佐敬的要求,但是看对方的神色不似说假,他也就点头应了下来:“王爷的要求下官会如实禀报给杨大人,定会如王爷所愿。”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朱佐敬面带微笑,实则心在滴血。
一番虚与委蛇后,礼部主事便带着第一次入京的靖江王朱佐敬入了京师,直奔东城新建的亲王府。
亲王府位于东市,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说是亲王府,并不是单独的一处宅院,而是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了一处巨大的院落,在院落内左一处右一处的修建的单独的房舍,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修建的高三层的建筑,带着一个小院子,虽然看起来也颇为有气势,但是比较之前的亲王府地,还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是朱祁钰根据后世大院的例子建造的王府大院,也算是极尽奢华了,规模也比后世的大院府邸要大得多,小桥流水,有山有水的,景色也不错。可是这和以前的王府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日后,所有亲王都将入驻王府大院,不在建造规模宏大的单独王府院落了。
这样便于管理,也有助于消除王爷对世人的影响。
(本章完)
第136章 削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