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你眼里还有哀家这个母后吗?”
孙太后脸色不虞,甚至可以说是火气旺盛。她盯着朱祁钰,道:“哀家倒是以为你忘了哀家的存在,如今看来皇帝倒是还记得哀家的存在。”
“母后说笑了,儿臣怎么会忘记了自己的母亲。”朱祁钰笑着说道;姿态放得很低。
“既然如此,我来问你,清理宫庄田产是不是你下的旨意。”
孙太后一想到这个问题她就怒不可遏:“你明知道一些皇亲国戚就靠着这些宫庄,田产过活,现在还要大肆清理,企图废除宫庄,田产,是想要将皇亲国戚们都逼死吗?”
“还有,孙端韵是哀家的侄子,你们说起来还是表亲,他又犯了什么罪?竟然让廉政院当众拿人,一点面子都不留,连带着哀家的老脸都跟着丢尽了。”
孙太后犹自怒气难消:“今天不给哀家一个说法,哀家也不介意舍了这把老骨头,去找先帝评理去!”
朱祁钰瞳孔微微收缩,他沉默不语。这件事闹大了,万一孙太后有个什么意外,首先不孝,逼死母亲的罪名就会栽在他的头上,这对于重孝道的大明来说可是极为严重的,将会严重的打击朱祁钰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威望。日后治理国家也将无法服众,后果严重。
这一层孙太后一清二楚,这也是她唯一能够让朱祁钰投鼠忌器的手段了。她也不说话,就这样看着他,等着他的答复。
约莫半盏茶的时光,朱祁钰看向孙太后,问道:“母后知道成祖为什么要设置皇庄吗?”
孙太后一愣,不明白朱祁钰的问这话的意思。她眉头微蹵,回答道:“是为了补贴宫中短缺,也是因为成祖迁都北京后,京师周边荒地太多,眼看无人耕种。成祖便有了规划整顿所有荒芜田地集中耕种的想法,皇庄也就由此而来。”
朱祁钰点头,道:“成祖的初意本是好的,以皇家的力量做着类似民间豪族的做法,大量的将荒芜土地收拢耕种,既能避免土地荒芜,又能补贴宫中所需。”
“然而,沧海桑田,如今早已不是成祖时期的大明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如今,我大明朝天下百姓早已非太祖成祖年间可比。百姓的增多,导致了土地的不够分均,很多百姓因此无地可种,被迫卖身为奴为婢,甚至世代为奴。“
“既然百姓缺田,为何皇家还要继续将皇庄作为自己的私产呢为什么不将土地分发给百姓耕种,朝廷收取赋税,岂不是两全其美?”
孙太后有心反驳,但是却又无话可说,朱祁钰拿天下百姓说事,难道她还能只顾自身利益,不管百姓死活吗?
朱祁钰看着欲言又止的孙太后,他继续说道:“仁宗皇帝有仁寿宫庄、清宁未央宫庄,皇兄也为诸子设立了庄田,而如今成了我的皇庄,以前是皇兄的皇庄,母后知道有多少吗?”朱祁钰伸出四根手指,有些吃惊的说道:“将近四千顷,也就是将近四百万亩,母后这是什么概念您知道吗?”
孙太后也有些吃惊,她从未想过,皇庄竟然拥有这么多的土地。
朱祁钰也不管她此时的想法,继续道:“皇帝、皇后,妃子、皇太子及在京诸王的庄田就有这么多。但是除了这些呢,那些皇倾国戚打着皇家的招牌,背地里同样在大肆的以各种手段不断的侵蚀百姓们手中的田产,将其归拢在皇庄之下,实则则是中饱私囊,不但败坏的皇家和朝廷的名誉,自己还赚的盆满钵满。“
“孙端韵是母后的亲族,也一直替母后打理宫庄事物,但是他背后的一些勾当母后却不是很清楚,光是儿臣知道的就有捐给寺庙的皇庄数十亩之多,细查之下恐怕光是他名下的所谓皇庄数量就一定不在少数。”
他看向孙太后:“母后还认为他无罪么?”
孙太后脸庞抖了抖,一言不发。
“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带头兼并土地,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赐土地,于是有了王田、官庄。百姓可耕之地更加稀少,朝廷赋税一年少过一年。“
“而且,在皇庄内,土地所有权与司法权、行政权相结合。皇庄的管理非常混乱。一般的皇庄,都是派宦官去掌管的。宦官带着一旗校,再豢养着一帮无赖,“占土地,敛财物,污妇女”,无所不为。由皇庄引发的各种问题,如今已经非常严重!”
“这还不算什么?”
朱祁钰有些无奈又有些痛心疾首得道:“皇庄的设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儿臣看来,坏的一面影响更大。因为皇庄的设立,其实是开了我大明自建国以后土地兼并的先河。而这,则是历来历代王朝最终崩灭的祸根。“
“具廉政院和检察院检察院的初步调查,无论是皇家的皇庄,还是皇亲国戚们打着皇家的称号圈下的所谓皇庄除了京师之外。京师周边的顺义、宝坻、丰润、新城、雄县等底同样不少。甚至,已经陆续发展到了更远一点的昌平、真定、保定等地。“
“如果不加制止,长此以往,母后应该能够想得到大明天下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他脸色凝重的道:“土地兼并无疑会激化社会矛盾,后果就是是百姓无地可种,朝廷无税可收。百姓为了活命揭竿而起,各地战火纷飞。朝廷无钱可用,兵无响,官无奉,天灾人祸无钱可用,镇压叛乱无兵可用,无任可使。我大明将会如同历代王朝一般,瞬间分崩离析,成为土地兼并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朱祁钰眼神灼灼的看着孙太后:“儿臣恳请母后告诉儿臣,儿臣该怎么做?是放任不管,让我朱家历代先皇的流血流汗打下来的万里江山就这样慢慢的分崩离析。还是下重手,废除皇庄,宫庄,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的蔓延,让我大明能够万世长存,永世昌盛。”
难题,抛给了孙太后。
接连不断的问题早已让孙太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孙太后这个时候早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愤怒,有的只有震惊骇然。她虽然不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好歹一路走来也到了太后这个高度了,一些事情必然了解,朱祁钰说的是真是假,她以前由于身居深宫,不甚了解。朱祁钰这么一说,如今却是恍然大悟。
正因为她明白了,才会在瞬间没有了怒火,而是充满了担忧惊恐。
大明建国不过百余年,如果因为她的阻挠,大明朝廷最终崩溃,她就是罪人。在这个传统的国度里,传统礼教深入人心,神鬼大行其道,她即便是身为太后,也深受影响。如果真如朱祁钰所言,她将无颜面见列祖列宗,甚至死后也会被后人诅咒咒骂,从而不得安宁。
这不是她的初衷。
“此事哀家不再过问,皇帝放手施为便是。”
额头上见了汗,孙太后越想越心惊,最终她软了下来,表示不再过问此事。但是对于自己的族人孙端韵她还想要保一下:“孙端韵虽然做了错事,毕竟是哀家的亲族,不看僧面看佛面,哀家希望能对他从轻发落。”
“此事自有廉政院核查,检察院检举,法院依法判决,最终对他的惩罚要看他倒地犯了哪些罪!”
朱祁钰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显,依法判决,求请勿用。
孙太后也没多说什么,这个时候的她被朱祁钰的那些话搅得有些心慌意乱,她迫切的想要回到自己的宫中烧香拜佛,祈求列祖列宗的宽恕和心安。
“儿臣虽然不认同祖制中的后宫与太监不得干政的规定,但是也认为其中有着一定的道理。”
朱祁钰看着准备离去的孙太后,他微微沉思后,道:“宫中除了所剩不多的一些太监外,日后不会再有新的太监进来,太监干政算是彻底断绝了。母后年纪也大了,儿臣也已经迎娶了皇后,一些事情天后便可以交给皇后来处置,母后安心的吃斋念佛就好。至于朝政问题,只要不关乎皇家的传承,母后日后还是在宫中含饴弄孙就好了。”
话说的虽然温和,充满了浓浓亲情,但是表示的意思也很明确。
孙太后自然听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她心中一颤,脸上惊怒一闪而过,深深的看了朱祁钰一眼后,便一言不发的走了。
朱祁钰看着消失不见的孙太后,忍不住大舒了一口气。搞定了孙太后,皇庄裁撤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章完)
第135章 逼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