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章 高风亮节[2/2页]

大明天子录 俏皮的毛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出现就让所有看到他们的人都感到一股窒息感。
      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数千骑兵汇聚于大旗帜下,一路跨速奔袭,没有一丝丝的涟漪,马在动,人却纹丝不动,就连手中的长戟都没有丝毫的晃动。
      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一支移动的洪流,不可撼动。
      龙骑禁军主力,浑身只有关键部位覆盖有新式黑色轻甲,武器标配是长戟,唐战刀,近身短刃,连发短弩,以及数量不等的逍遥山庄产的手榴弹。
      本就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又经过战场厮杀,沐浴了血与火,让这支朱祁钰寄予厚望的禁军最终脱胎换骨,成为大明战力无双的第一骑兵。
      龙骑禁军,光凭气势就以实至名归。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着这么多精锐军队出现在京师?”
      京师街道上,百姓和官员在看着接二连三出现的精骑,震惊的同时心里也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这些军队看样子都是刚刚经历战火,是百战精锐,可是为什么从来就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又为什么突然出现在京师?
      看样子还是去往皇宫,难道是皇上下旨召回的什么军队吗?
      众人心中疑惑不解的时候,也在伸长了脖子,等着看还有没有第四支精骑出现。
      不多时,一支新的精骑出现了。同样两千骑,和前面三支一样的装束,不同的只是大旗上的名字和左臂上的袖章。
      武器却又有不同,黑色火统上面插着锋利的刺刀,可当火器用,也可以当长枪使用。精钢手弩,腰间是一长一短两件武器,一把唐刀,一柄汉剑。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最好的诠释了这支骑兵。
      羽林卫,龙骑禁军十二卫之一。
      百姓欢呼声不绝,被这接连出现的四支精骑震撼到了。但是更多的还是高兴,因为军队越强大,表明大明越强大,像之前出现的土木堡和京师保卫战就不会再发生。
      这是所有百姓们期盼的。
      这一天,接连出现的四支骑兵惊艳了整个北京城。这一天,龙骑禁军的名字传遍天下。
      看着奉天殿前那一杆猩红如血的军旗下矗立的四支精骑,横竖如同直线,不动如山。哪怕是此时骄阳如火,哪怕所有人都身披甲胄,此时也没有一个人有丝毫多余动作。他们就像是一个个木桩般纹丝不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精锐,什么是军纪严明。
      所有在职的文武百官都纷纷走出办公的府衙,看着这四支骑兵,议论纷纷。
      随着这些骑兵的出现,朝中大臣们终于知道了闵粤等地的叛乱为什么会这么快被扫平,有如此精锐足以荡平天下所有不臣。
      他们也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龙骑禁军。
      “皇上有旨,令第一师即刻和龙骑禁军换防。第一师全部移师北大营暂作修整,两日后启程急行军前往贵州。”商辂手持圣旨,于皇宫门前冲着第一师宣布命令道;
      “末将领命。”孙祥脸色有些复杂的大声回应。
      来的比想象中还要快,但是将第一师移镇贵州倒是有些出乎孙祥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第一师顶多会被移镇京师周边,谁成想竟然一下子跑这么远。
      他向商辂问道:“商大人,皇上派第一师前往贵州,可是那边出了什么乱子,需要我第一师去处置?”
      商辂点点头,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也就没有隐瞒,道:“刚刚得到消息,贵州苗族最近又有些不稳,皇上让孙将军前往贵州为事态恶化做准备。主要是协助已经前往贵州去的一部龙骑禁军,孙将军到了贵州后,一切以龙骑禁军大统领的命令从事。这也是皇上的旨意。!”
      之所以带个又字,是因为年初贵州已经发生过苗人暴动,地方卫所连同周边卫所已经镇压了叛乱。
      现在是复起。
      孙祥闻言脸色微变,贵州的事情他也有所了解。冲商辂拱了拱手,便快步离去指挥第一师快速准备换防事宜去了。
      贵州是个难啃的骨头,孙祥虽然没去过,作为一个将领,光是一些道听途说就足以了解大概。正因为是硬骨头,他才高兴。
      没有哪个将军不希望带领大军为国征战的,孙祥自然也不例外,尽管是给人别人当副手,能够领军作战,孙祥也时极为高兴的。
      更何况,还是和龙骑禁军并肩作战,光是想想,都让孙祥兴奋的血液都在欢呼咆哮。
      、、、、、、
      当杨善赵荣等出使瓦剌的使团回到京师时已经是八月初了,他们回到京师后方才知道,他们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朝廷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吃惊之余也不得不感慨朱祁钰的大气魄大手段。不然单是如此空前绝后的反腐行动就足以动摇国本,引发各种动乱。
      而今,除了少数地方出现骚乱外,其他大部分地方不但没有出现任何不安的局面。甚至,因为大量贪官污吏被清除,很多地方都欢呼雀跃,对大明朝廷更加的认可,骚乱更是无从谈起。
      大明京师,紫禁城奉天殿,在职的文官齐聚一堂。军委会的将军们都在外巡视全国,廉政院,检察院,法院等独立执法机构的一把手也都不在京师。
      这次朝会主要是听取出使瓦剌回京的使团回报情况。
      对于王直没有回京,而是选择留在瓦剌,准备和太上皇一同回京,朝中大臣们听后神色各异,但也没有敢多插嘴。
      朱祁钰对这件事除了一开始有些意外之外,倒也没有多想什么。无论王直的目的是什么,回国后他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荣退,但是也只能去通州建造的离退休干部疗养院。
      作为除了王直之外,使团中权利最大的副使,杨善面对朝中众臣和皇帝,被风吹皱了的脸上笑容浓郁,他双目有神,声音高亢,道:“此次前往瓦剌,臣和辅政王大人分别前往瓦剌大汗部以及太师也先部,均和谈顺利,从也先那里和谈的结果是:“一,作为挑起战端的一方,也先部赔偿大明战马十万匹,年限规定在三年内完成,但是先期必须交付四万匹。二,赔偿大明各类损失折合白银四百万两,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三归还扣押的大明百姓,军卒等所有被俘虏的大明百姓。”
      “四,牛羊等牲畜大明以一百两银子作为交易价一次性购买十万头。五,瓦剌也先一部需每年向大明朝廷进贡白银一百万两。六,瓦剌也先一部需归还侵占的大明所有土地。七,瓦剌需远迁一千里。八,瓦剌也先一部未经允许不得踏入大明边境两百里之内,否者将是为挑衅,大明将视作协议作废,直接出兵灭之。”
      随着杨善的不断陈述,朝堂之上嗡嗡之声不绝,到乐杨善说完后,议论声已经喧嚣其上。
      协议内容让人意外吃惊,更吃惊的是也先竟然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竟然会答应。
      “这和离京时所商议的和谈内容不同?”户部尚书金濂吃惊的说道;
      杨善笑了:“何止是不同,这根本就不是此前商议的和谈内容。这些都是路上臣和王大人商议后自行决断的新和议条款。”
      “这?”
      金濂有些吃惊,有些不喜的道:“这岂不是有些趁火打劫的行为,实为我辈读书人所不齿。”
      看了一眼高高在座的皇帝,杨善并不担心因为自己的擅作主张而引起皇上的不满。他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在场的众人如果说除了少有的三两个人知道或者了解朱祁钰的话,杨善也算一个。
      面对金濂近乎明显的训斥,他脸上笑容不减,:“金大人高风亮节,实乃是我辈楷模,只是不知道金大人一日三餐可要饭否?”
      (本章完)

第109章 高风亮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