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对晋阳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发动进攻。
在此之前,宋军也发起过小规模的试探性冲锋,但是却遭到了北汉军的顽强抵抗。杨业(北汉名为刘继业,归宋后更名杨业)站在墙头拼死血战,几次打退宋军的进攻。
如此忠勇良将真是不多见,偏偏宋太宗还是个惜才的主,对杨业这样的忠勇之士打心眼里喜欢的不得了。每次宋军攻城时,都叮嘱道:”务必生擒,不可射伤。“
这可麻烦了,战场上杀红了眼是常有的事,可要想让敌将归降又不能伤敌,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有皇帝的命令,宋军的攻击就显得畏手畏脚。从三月到四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宋军几次攻城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时间两军陷入了僵持。
4月23日,宋太宗赵光义失去了最后的耐心,诏谕北汉主开城投降,不然就发动大军,进行最后攻城。
欣赏归欣赏,但太宗内心也知道战场形势风云变幻,辽军虽遭到了惨败,但会不会卷土重来,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事情。尽早拿下北汉都城,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4月24日夜,宋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投石机等大型攻城武器不断投掷巨石、炸药(霹雳炮的早期雏形),宋军按原来的部署分东南西北四面猛攻晋阳城。
这下太原城是真的抵抗不住了,在经过连番苦战后,西南面的羊马城率先被攻破,北汉宣徽使范超被俘。紧接着西北面也被宋军攻破,北汉骑帅郭万超投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北汉快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辽军)惨败的消息在士兵中不胫而走。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北汉主刘继元决意投降。
北汉,这个十国中最后的政权,这个不安分的主,终于彻底消停了。
攻破都城后,宋太宗严禁士兵纵火掠夺,并派随行医官对城内百姓进行救助。
刀剑无眼,弓箭无情。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当属百姓。他们本身都是老实巴交的子民,却因卷入战争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破城后,宋军的秋毫无犯,让当地的百姓为之感动。随着了解慢慢的加深,他们发现宋军并不像传言的那般嗜杀好血,相比之下,辽国才称得上是吸血鬼,刽子手(打草谷,经常掠夺民脂民膏,还抢夺美貌女子等恶劣行径)。
不仅百姓,就连北汉投降的将领也是深感太宗的仁德,不仅使战死的士兵入土为安,还重用有才能的降将(赦河东常赦所不原者,命录死事将校子孙,瘗战士)。
试问,如果不是英武仁德的帝王,怎会有如此的心胸和气度!
在史学界,历来对宋太宗赵光义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谁也无法抹杀,就是他仁德与爱才。
杨业作为降将,很受太宗的重视和爱戴,”怯防勇战“便是对他的评价。
对于这样一位忠勇之士,宋太宗赵光义还特意亲自召见,不仅赏赐珠宝玉器,还任命他为右领军大将军,并负责安顿辖内百姓。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赵光义的厚爱让杨业感激不已,他对待百姓的仁德让杨业敬佩不已。对这样的君主,杨业决定效死力以报之。
谁曾想到,杨业的话不仅是份誓言,更是份承诺。在之后的岁月里,杨氏一族将才辈出,成为了宋朝边界保境安民,抵御强敌的国之柱石。当然,这也是后话。
(本章完)
第53章 名将来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