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英雄的逆袭[2/2页]

品读历史—宋 符运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战役理解为闪电战的一种。
      就在战争胶着之际,赵匡胤率领的勇者们就像一把匕首一样插进了敌人的胸膛,将北汉的阵营给一分为二。
      士气大振之下的后周军队也逐渐由局部优势向全局优势蔓延。相比之下北汉联军就有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辽国和北汉本来就貌合神离。危难之际,北汉和辽国之间的裂隙就暴露了出来。辽国的骑兵冲锋勇猛,败退的速度也照样很快。眼看形势不利,转眼就不顾北汉军的死活,率先逃离了战场。
      原本以为是沾光的买卖,谁知道还要赔本。辽国自然不会干这亏本的买卖。
      辽军的撤离,给正在苦苦挣扎的北汉军当头一棒。此时北汉军完全丧失了斗志,被后周军杀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刘崇不愧是老狐狸,眼见形势不利,二话不说,带着亲兵直接心惊胆战的逃离了战场。
      此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柴荣心中万分激动,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他的,更属于后周每一位浴血奋战的将士。而这场艰苦卓绝的决战也注定会载入史册。
      事情到此还没结尾。柴荣深感北汉的威胁,他清楚这次是歼灭北汉主力军最佳的时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柴荣充分发扬能吃苦,不怕累,死追到底的玩命精神,对北汉的残兵败将一路穷追猛打,从高平一路追赶至太原城下。沿途北汉士兵尸骨随地可见,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幸亏北汉主刘崇跑的快,不然非死在路上不可。
      最终惊魂未定的刘崇只带着几百人成功逃回他的老巢。有意思的是,刘崇不知道是受了惊吓还是忧愤成疾,在回去后的不久就去世了。由此可见,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是当不久皇帝的。
      凯旋回师后,柴荣在皇宫内大摆宴席,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
      柴荣做事向来赏罚分明,有过错的必定惩罚,有功的也不吝啬赏赐。就如同这次大战中,作战不利的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脱逃导致军队差点全军覆没,对此柴荣一点儿也没客气,将樊爱能、何徽以及所部军官70余人悉数诛杀,也算这些人罪有应得。而对于有功的将领(如张永德,李重进等)则给了丰厚的赏赐。
      好了,赵匡胤同志,你不需要躲在幕后了。从现在开始,你已经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平之战是关乎后周生死存亡的一战。赵匡胤是确保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人物。他在紧要关头大智大勇的出色表现,令后周上下刮目相看。
      可以说赵匡胤是通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来确立他的军中地位的。
      赵匡胤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军中将领的一致敬佩,更获得了柴荣的赏识和重用。柴荣没有亏待他,不久后让赵匡胤在军队中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并一跃成为了殿前都虞侯(禁军五高官之一),其提升之快,犹如坐火箭一般。
      从这一刻起,赵匡胤成为了后周军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章完)

第16章 英雄的逆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