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计划已初步成型,只是受助名单还有待裁定商榷,张夫人便到罗府拜见罗大人。罗大人去下属家中赴宴,醉酒而归。罗夫人出门上香,回程却突遇暴雨,还未回府。罗大人醉酒淋雨,发起了高烧。因主人不在,请医熬药,煮醒酒汤,伺候更衣服药等事全都撞在了同一个时辰里,一时家仆大乱。混乱之际,摔盆砸碗,互相推搡之事也出现了。张夫人看不下去,站出来主持料理稳定局面,很快仆人们便镇定下来各司其职,服侍有序。
待雨势渐小,罗夫人回府进屋之时,就看到张夫人趴在他们夫妇卧房的桌子上睡着了。顿时大怒,把张夫人骂了出去。幸好当时屋子里还有两个丫鬟一同伺候着,不然只有张夫人和罗大人二人,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还不知要传出什么闲话呢。
事后,表妹吴氏还劝她安心放心,只要张夫人不睡到罗敬之的床上去,她愿意睡哪儿都没关系。所谓疑心生暗鬼,就是这句话让罗夫人觉得张夫人与自己的丈夫之间有猫腻。从此,不断找借口为难张尧母子。而罗大人也感激张夫人的照顾之情,几番相处,越发讨厌暴躁张狂的妻子田氏,觉得像张夫人这样温柔贤良的女子更为顺眼可爱。便提出欲纳张夫人为妾。如此,张尧母子更是成了罗夫人的眼中钉,几次三番欲除之而后快。只因张夫人的善行在京城流传,不少亲友在“慈顺堂”做工的百姓都对她十分感激,张夫人也渐渐小有名望。因此,田氏也不敢做得太过,只是暗地里使绊子。
为绝罗敬之纳妾之念,张夫人以筹建“慈顺堂”为由,向摄政王上书,希望获得朝廷嘉奖,赐封她为诰命夫人。她可以不要任何赏赐和特权优待,只求一个名号。
她的请求被驳回了。张夫人又亲自拜见摄政王解释了一番,摄政王当然知道她不是贪图富贵之人,此举只为让罗敬之死心,也使罗家一家和睦。更何况张夫人心中只有夫君,并不打算再嫁。张夫人明确表示,别说是为妾,就是让她当正室,她也不嫁。摄政王也能够理解于她,不过此风不可长,否则,其他的官员女眷必会纷纷效仿,甚至为获朝廷封赏不惜编造谎言,导致家反宅乱,最终弄得举国不安。毕竟,一些朝官还是为国立过功的,他们的亲眷未必就得了朝廷诰命,若一民妇偶有立功就册封受赏得朝廷眷顾,那么别人心中未必服气。所以为了国安家宁,摄政王不能答应她的请求,只承诺日后“慈顺堂”或张氏母子若有难处,朝廷必会倾力相助。张夫人无奈,只好于叶府出家,从此住进后院的禅房里。
在国丈大人的悉心教导下,张尧的品行文采颇有叶国丈年轻时的风范,本可凭才学逐步高升。但因为罗、韩两府的刻意打压,成年后的张尧一直在文华殿誊录官的职位上。罗敬之纳妾不成,自然恨上了张夫人,田氏本身就很讨厌他们母子,也不乐见张尧高升,巴不得他一辈子做个小官。至于摄政王,也因怀疑叶国丈是故意扶持年轻人想与他作对,更不会让张尧升官了。
文华殿是宫中的藏书阁,当年凤鸣宫失火,因扑救不及,烧了很多古籍珍本,国丈博学多才,那些被烧毁的书籍在叶府早有抄录保存之册。只要重新一一整理抄写便是了。张尧负责的就是这些事情。
就这样,多年的积怨一朝爆发,才令张尧恨得失去理智,欲杀罗夫人报仇。
“张公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像我从未主动惹事生非,却一再受人欺凌,我心中也觉得很痛苦,很委屈。所以我很佩服你敢于去向害过你的人报仇。如果你成功了,你一定要教教我武功,让我也能找我的仇人报仇去。”
“陈姑娘说笑了,其实你是想劝我的吧?”虽然张尧一时被怒火冲昏了头,但是陈漪华的一番话确实把他的理智拉回来了几分。此刻他已完全冷静,可以轻松的与陈漪华闲聊了。
“既然公子明白,那漪华就好好再劝你几句。一旦你失败了,可不要连累叶府,连累我啊!”张尧哭笑不得:“你这哪儿是在劝我,分明是拐着弯儿的让我去报仇嘛!”
“那你还想去吗?”陈漪华问。
“你猜。”
“我猜你肯定还是要去的,但不不应该杀了她。”
“那是因为你自幼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根本无法体会我的心情。”张尧说。
“那你想听听我的身世吗?”以张尧孤僻冷漠的个性,他能主动告诉陈漪华自己的过往,可见他还是愿意信她几分的,那么礼尚往来,陈漪华也决定跟张尧说说她的身世。
第十章:开解(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