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2/2页]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道:“昔年中原丧乱,荆州尚且安定,故多流寓之士,追思桑梓。其地高门豪强,沐浴圣泽,享汉室之德数百载,亦不乏忠能之士。倘若陛下数出恩诏,使其征辟来朝,或就地授受官职,既可市恩,又可分化。”
      皇帝回过了神,明白过来,玩味的笑道:“江夏太守黄祖与司徒有何渊源?”
      早知会有此一问,黄琬只是眉头一挑,旋即不紧不慢的说道:“正是臣江夏亲族。”不待皇帝接话,黄琬略一停顿,又跟着说道:“只是刘表治土无方,为安稳权位,极尽笼络之事,不惜违逆朝廷‘三互制度,以本乡人守本乡职,何其谬也!去岁之时,臣便去信斥责,命其辞位。如今已得回书,言已遣其子黄射寻武关道入朝,陈说事由。只言片简,不知详故,臣本打算等黄射来了,再去细究,如今却想起此次【更新快】军务,斗胆揣测,黄祖许是要向朝廷陈说豫章战事。”
      这一来,既将黄祖官居本乡的责任推卸到刘表头上,又表了远在异地的江夏黄氏的一番忠心,还使黄射私入长安变得公开合理。这样也不会显得黄琬知情不报,更能让皇帝以及朝臣见到黄氏的一片赤心坦诚。
      皇帝仍是嘴角噙着笑意:“黄祖倒是有心了,不过这个消息从江夏传来长安,比刘艾他们要更近、更便捷些,原是要先到,如何又落在后头了?”
      “许是路上出了事故,不得不耽搁时日。”黄琬语气沉稳,面色不改,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皇帝轻轻地将目光放在黄琬略显佝偻的背上,像是要将对方看穿,静了数息后,他这才说道:“那就等黄射来了,再将其带引入宫见我。”
      听完,黄琬暗地里不由松了口气,心道只要黄射这次有所表现,江夏黄氏就能跳出荆州这片泥淖,接着延续黄氏百年的运道。
      这样想着,黄琬不免有些心急,他再一次提起道:“陛下,魏桀已死,江东只余平南将军陆康尚屯兵会稽,难敌袁氏麾下孙策之兵,若是放任江东不理,待袁术后顾无忧,豫州等地进剿之战将愈加艰难!当务之急,不若早做预备,宜先筹谋才是。”
      “这尚且不急。”皇帝仍旧拒绝了黄琬的建议,显得有些成竹在胸。
      黄琬心中本在刚才就有所起疑,此时见了,心里愈加觉得疑惑,关乎江东的战局,皇帝似乎十拿九稳,丝毫没有因为魏桀的死而感到任何慌乱。这让他不得不按下性子,好好的深思熟虑一番了。
      在这时,始终沉默旁观的荀攸说话了:“南阳关系紧要,可防关中南面之虞,又能兼顾颍川、汝南之肘腋。既然刘表心思不定,进退犹疑,朝廷不妨趁着徐晃驻军新野,先将南阳拿下。”
      皇帝略作沉思,很快便说道,对于军务,他鲜少正式征求承明殿所有大臣们的意见,而是倾向于与荀攸、贾诩这些真正懂军略的人商议后径直下诏、乾纲独断。这是他防止承明殿议政制度权力过大的方法,也是他有意树立军政分离,天子独揽军权、不假他人之手的政治倾向。“诏抚军中郎将徐晃领南阳太守,就地屯兵,整顿军备。再诏前将军朱,遣派一军,虚张声势,往汝南、南阳等地佯动。”
      “我倒要看看,到如今这个时候了,刘表还能起什么风浪!”

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