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黄巾之乱州牧刺史之类早就不见了,不知是逃了还是被人食了。黄巾之后十八路诸侯讨董结束,各种大事不断,太史慈不是智愚之辈,想必早就听到青州消息,毕竟老母在家,得时常了解一下。这日十余骑来到黄县地界,打听到太史慈村落,太史慈颇有侠名,自然有人知道,此时距村落大约10地,诸葛斌一行放慢脚步,边打听边赶路,忽见百步之外一壮汉左肩好似背着弓箭,右肩扛着一只猎物,不紧不慢的赶路,诸葛斌驱马来到壮汉身旁,翻身下马,朗声道,‘这位壮士留步,‘汉子停住脚步侧身道‘这位公子有何指教?‘‘在下琅琊诸葛斌,此来寻访义士太史慈,太史子义,不知路途,劳烦壮士指引‘这汉子听罢一愣,放下猎物,却是心生戒备,曰‘不知公子何事来寻?‘诸葛斌也没多想:‘吾闻太史义士侠名远播,勇力过人,有上将只能,吾陶公治下琅琊国莒县县令诸葛玄爱民如子,仁义无双,拒黄巾收流民,保一方太平,然手中却无良将,黄巾势众,诸多努力杯薪车水,特来请义士相助,‘汉子一听,原来如此,琅琊诸葛倒是耳有所闻,不过老母在家要人照顾,颇为为难,朗声道:‘在下便是太史慈,字子义,不过公子所请,却不能答应。‘诸葛斌精神一震,稍微思索便知此人不假,马上又失望,不知子义有何难处?‘太史慈便说老母在家刚避祸回来,照顾老母,不能远行,诸葛斌马上道:‘如此天色不早,吾有快马,先送子义回去,令堂之事吾有计策‘‘也好,劳烦公子‘如此不足半个时辰打马便到太史慈院落,篱墙新修,房屋简陋,生活清贫。随即进了院落,家将门外候着,拜见了太史慈母亲,热情客气一番,便与太史慈来到内堂:‘子义壮士,吾观子义家境清贫,令堂由自已一人照顾,外出猎食不可避免,如今贼人当道,难免不周之处,何不将令堂,接入琅琊,自有下人照看,子义也可常伴左右,平日随军讨贼,建功立业,来日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岂不两全其美?‘太史慈当然豪杰之辈,不愿平凡一生,听到诸葛斌之言当然心动,如今各诸侯,虽然名气大,但是心有牵挂,路途遥远,别人能不能看上自己这无名小卒还说不定,徐州陶公之名当然听过,诸葛世家也声名在外,凭自己本事建功立业轻而易举,有如此机会,自然不愿轻易放弃。便道:‘如此甚好,吾便请示母亲,若能如愿,明日便与公子同去‘诸葛斌闻言欣喜异常‘子义且去‘太史慈老母,深明大义之辈,在后世看来堪称当时楷模,虽出行不便,也不愿耽误儿子的前途,一番收拾,诸葛斌第二日便雇了马车,方便太史慈老母出行,辰时便一起回程。
      这边差人告之诸葛玄和诸葛瑾,事情顺利,诸葛瑾那边却是稍有起色,臧霸答应了是不错,只是收了钱粮,却不听调令,诸葛斌心中自有计较,太史慈知道此事,便请令回去之后将他打服。如此旬余,诸葛斌一行已然回到莒县,安排了太史慈一家,便和诸葛玄诸葛瑾商议此事。诸葛玄此事未了,去看陶公的事耽误了,之后决定诸葛玄尽快去下邳,由诸葛斌领太史慈去解决臧霸,臧霸当然不能打,打赢了也没利益可图,况且不一定打赢。诸葛斌领太史慈,百余兵士往开阳而去。
      (本章完)

第4章 迁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