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4章 四面合围[2/2页]

大明都督 奔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刘兴贤也遥望辽东方向,深有同感:“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能更早回家。”
      孙承宗真正坐镇在了自己官爵名字上的城中——蓟州镇,现在,他已经召集了原先边军队,严令他们死守各个长城关口,绝对不能让皇太极再逃了,然后在获得了曹广校门徒运来的粮草军械之后,号炮一响,带着关宁大军,第一个向皇上被围的大营靠近。
      战争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这样,当地一个人,可能就是为了一口气,就发动了战争,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什么胡子战争,马槽战争,口水战争。
      是发动战争的人,不过是凭借着一口意气用事,当他事后冷静下来的时候,是个人,就都将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借口而发动的血腥战争,打乱了自己平安富足的生活而后悔,但在这个时候,后悔还有用处吗?你还能收住手吗?
      如果后悔有用能收住手,希特勒早就收手不再打苏联了,而当他在苏德战争的后期,想要和苏联共和的时候,不管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谁也没有了退步,只能打下去,直到其中的一个人彻底的倒下。
      当然这些话说的有点远,就眼前的状况也是如此。
      努尔哈赤发动了这场战争,延绵了十几年,当他儿子皇太极,想要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大明朝廷却不同意了。
      也真是的,你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那么这个世界有你说了算了,还与别人有什么事情吗?
      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
      皇太极想通过这次突袭京畿,和大明的皇帝来一个城下之盟,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他现在的心思已经不是获得最大的利益的野心了,只要让他能够成为一地的诸侯王,让他好好的养精蓄锐一阵,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可惜的很,千古名人说的那句话最有道理:“你可以将一个事情发起,但是这个事情的结束,却并不由你决定了。”  “面对大明皇帝的营垒,我们久攻不下,而且死生累累,然而大明的勤王之师,却在四周好整以暇的整顿,正在如泰山压顶一般,像我们慢慢的聚拢,情况有点不妙。”
      其实用泰山压顶和情况不妙,来说现在的局面是恰当的。但这样的语气和形容词,却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君王的口中,这对整个将士的士气,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太极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再次派一个信使,去和大明的皇帝谈一谈,我愿意放弃原先以山海关为界,改为以辽河为界,承认毛文龙占据的地区,依旧为大明的领地,再次进行谈判。”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lickdivid

第1224章 四面合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