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时还差点中招。好在淬毒的飞针另外单独存放,并没有组装进机关,只被代替插冷子的牙签,很是吓了一跳。
辛晓苓的父亲在狄虏入侵期间,被哨卡堵了回来后,督导乡里烽燧守望有功,意外地接过了亭长重担,很是膨胀了一包。走路时明显气粗了许多,显然是淡忘了前亭长被整蛊的狼狈,可依然家徒四壁,所以辛晓苓只做了一只腰间佩戴的香囊,聊作念想。
而赵寒芝只是陪叶长风,在草垛上坐了一小会,留下一小包生肌补血膏:“有伤在身,多安养”……
重色轻友之下,乙明木、何三石被直接忽略掉了,除了辛晓苓赤果果的表示过暧昧,徐七乌历来鬼灵精怪,一身暗器兼霹雳子在怀,不来谋杀亲夫都是不错的,而要有郎中、救命之恩的赵寒芝,话也一直不多。
本该孕妇吃的补血膏,来者不忌、当场消化,北斗七星阵图没有使用说明书,还捎带了谋杀亲夫的险恶用心,看来以后除了对辛晓苓,会偶尔闻香忆人,其余的就不用多想了……
女医救命难报,富婆赠刀恩深,香囊暗香袭来,君子不争炎凉,之交淡若水……
一家三口骑驴打马,打县道上经过时,倒还真有县上宿老,带着一众百姓,打了万民伞,略备薄酒,十里长亭相送。更有远近闻声而来的几千乡兵游勇,锣鼓喧天阵阵,这倒是发自发内心的。因为狄虏侵扰县上时,城上也就观战不出,若没有叶忠陌挑头,带着乡兵出来救场,打生打死十数战,还不知道要祸害这方水土多久。一县百姓,是真心仰慕这家三口……
鞭炮声中,人已走远,但听得簸箕村老族长突然哀怨:“老天爷啊!我那金圣叹注记的枣木版银瓶梅哪去了”。
然后叶长风猛烈的打了一个喷嚏,随后又猛烈的打了很多个喷嚏,似乎诅咒他的人,并不止一个……
后来猎国有位屡试不第的秀才,名叫冯梦龙,居乡期间写下一篇戏文《鼎食记》,一直在茶馆、戏园、青楼,广为传唱不衰,讲的就是北狄围困京师的故事……
入冬后的京师存粮不继,加之涌入难民太多,纵使寺院僧尼、大户人家多行义善,不时放粥,很多饥民还是没能撑过那些严冬下的寒夜。最终连城上坚守的将士,也难得裹腹,不打仗时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宫中的娘娘们也开始节衣缩食,很多宫女太监甚至也饿晕过去,最后宗庙的十几位太妃娘娘,商议一番后,认为自己于守城无用,再活于世间,徒耗粮食而已。
于是就命人抬来一口大鼎,说是要捐献一些军粮,但燃薪煮沸后,趁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些太妃娘娘却从城楼宫门上,先后跳了下去。从她们留下的遗书,人们这才知道,她们是要把自己煮熟了,以肉汤贡献于城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城上坚守的将士们,端起众位太妃身化的肉汤,一饮而尽后,含泪杀向涌上城头的狄虏。在他们身后,更多的男丁或捡起带血的兵器,或斩木为兵,不断涌上城头,连孩童也帮助搬起滚木石块上城,砸向狄虏。
随着娘娘、宫女、太监的不断跳入大鼎,民妇和少女们也开始跟进,最后连那些青楼女子,也多有人效仿。于是那鼎中渐渐漂起一层油花,再被鼎下燃薪的苦民,含泪勺起,送上城头,化为泼向阻止狄虏登城的滚油……
当京师围困终于解除时,据说已是近十万城中女子跳入鼎中,众多尸骨相枕,捞不胜捞,人们再也分不清这是太妃娘娘的,还是民妇少女的,又或是青楼女子的。于是全部合葬于义冢中,又在冢前立起大碑,名为鼎食冢。
鼎食冢日后香火繁盛不衰于千古,以之彰表那些为国献祭的女人们,无论她们身居显贵,还是平凡如尘,又或是操持贱业。所谓戏子无义,有些倒是真的,可也不能一棍子敲死,你来逢场作戏,人家岂能不陪着你演戏?可婊子无情,那是对你嫖客而言,不过皮肉买卖,谈何能为有情?然于家国之重,她们仍然是心怀大义的,跳入鼎时一样决绝的与常人并无二致,理应彰其节烈,铭刻于千古传唱……
当然这段历史,最终还是隐去了那些跳入鼎中的太监们,但当国难来临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还是甘愿捐出了自己不完整的肉身……
日后的叶长风,很长时间被误以为最爱看银瓶梅,其实他只是翻阅其中有关饮食起居、茶道文化的片段,并非以色自娱。真正最心仪的戏文,就是那顶礼膜拜冯梦龙的《鼎食记》,不止能一字不差地烂熟于心,甚至困道徘徊不前,偶尔化凡入红尘行走,流连于戏园子时,也是必点的折子戏。
那些生旦净末若是唱得入微传神,尽显那跳入鼎中的节烈,就是抹了一把眼泪,再一票金冬瓜砸上台。用叶长风自己的话说,这猎国国风炽烈,便在于钟鸣鼎食,在天星国宰执与猎国从九品团练副使间,叶长风宁愿选择后者,是故每以从九品自居为乐……
钟鸣鼎食之下,其风烈烈,厮民离殇,其气浩然,故国浩荡……
第8章 从九品芝麻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