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几个色令靠近卫富,卫富推开他们:“别碰我,我自己会走!”
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卫精算一直看着他的背影,神色很复杂,不知道是怜惜还是怀疑。
“令主,您真认为他没问题了吗?”马六直言问道。他和卫精算有20年的交情,所以他敢畅所欲言。
卫算没回答这个问题。
“令主,我在雨田寺发现了很多可疑的地方,您现在听听吗?”马六问。
“可疑?我要的是实打实的证据!退下吧。”卫精算烦躁地摆摆手。
太子龙海离开香山,去皇宫奉天殿再次召开朝会商讨难民问题。
难民问题由来已久。这不得不回顾一下之前龙朝所发生过的事情。
卫精算掌权的18年,通过南北厂的色令以及各种密探搞恐怖统治,而龙吟帝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沉浸于声色之中。
皇权旁落,太监系统嚣张。卫精算号称九千岁,连奏折审阅权都被他把控,也控制了文武百官,龙吟帝根本听不见下面的声音。
连年灾荒,卫精算并未及时救治,致使难民流离失所,连京城都人满为患。
京兆尹作为卫精算扶持起来的走狗,不仅不同情难民,还将其驱赶出京城,并令守城禁军随意射杀,难民活不下去,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抢劫。
到太子龙海监国之前,不仅京城周边有难民组织流窜作乱,河套地区、山东地区的组织更大,杀了当地官员,形成了割据势力,与龙朝官兵为敌。
龙海在这次朝会上力排众议,采纳安抚政策:罢免灾区不作为的官员,就地启用有威望的清廉名士;减免灾区税负;派遣钦差大臣监督分发救济物质和银两;修缮河道;若难民回乡,朝廷补贴路费和生活安置费用;投诚的难民武装不予追究过往罪责;顽固不化分子坚决歼灭。
在这种政策之下,河套、山东、河南地区的混乱情况逐渐得到缓解,这是后话。
政策虽好,朝廷的银库却捉襟见肘。因为卫精算反叛前把18年的稅赋现银全都藏了起来。
龙海宣布紧缩皇宫开支,遣散多余的宫女和宦官。原先宫内一万名宫女减少到两千人,两万名宦官减少到三千人。那一万七千名宦官愿意回乡则发放遣散费;若不愿意回乡,则按照他们的个人兴趣送往各个工坊学习手艺,从此靠手艺自力更生。
此措施,宫女们没有意见,因为宫中生活本身就苦,而且没有自由,拿着遣散费回乡只会过得更好。
宦官中位置较高的太监的意见很大。因为卫精算当权期间,太监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靠读书走上仕途的文武官员,俸禄也不低,养尊处优惯了;太监若不呆在宫中,回乡往往会受到歧视;干手艺活很累,社会地位也不高,他们自然不乐意去做。
但是卫精算一垮,太监没有任何实权,有意见也没能力反对。所以这项措施得以实施。
除此之外,龙海让人站出来提议官员俸禄减半支付,度过难关之后,再根据财政情况予以补回。
这项提议,大量官员反对,最后只能暂时搁浅。
龙海坐在龙椅之上,心情沉重。这些官员,平时口口声声同甘共苦,关键时刻却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他想治理混乱的局面,没有钱,任何措施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十一章:卫富脱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