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倌向安红说,安红跟着秀倌的称呼向大家请安。
茶花!安红向屋里轻喊。
姑娘由茶花扶着,手上端着红色金边漆盘低着头走进大厅,在坐的七个人除了安红外大家的笑容都勉强了些,许家姑娘不难看,可算是中等姿色,但对于走过烟花柳巷的阿显来说,这位姑娘是无法让阿显看上眼,秀倌是看上许家的哪一点才替阿显许下这门亲呢?吴家的女人怀疑了,见了面后连秀倌都对亲事拿不准。
姑娘的茶盘中有六杯甜茶,装茶的茶杯一眼就能看出是宋朝的汝窑青釉彩,秀倌站了起来,此时她是媒人兼下聘者,她为姑娘介绍吴家的人,许家姑娘跟在秀倌后面一一的打招呼,六个人宽容地在红漆盘放下红包,心中可惜地想着:要是能和那个女人对调一下脸子该有多好!
双方挑定三月十六为完聘日,秀倌备了六千六百银元、婚书、十二对金花、二两手镯一对、金戒指、金耳环、一头宰好的猪、两对礼烛、礼香、十二套衣裳、大饼、冰糖、冬瓜、甜桔饼、面线、桂圆、糖仔路、阉鸡及鸭母,由鼓吹班带头,家丁扛担,浩浩荡荡地往许家出发。
礼品放在木头架子上,个个架子都铺着红绸,依照习俗,从男方家到女方家再回来的路线要形成一个圆形,愈圆代表愈婚姻愈完满,所以媒人秀倌带的队伍从白金町绕过小西门,过了下大道再到锦町许家,鼓吹队人人费力地吹着唢吶、家丁尽情地放着鞭炮,他们知道赏钱和用心成正比,一路上站满了围观的人,以红绸铺底、整箩满筐的冬瓜、面线是难得一见的,鲜少有人可以这么大手笔的办喜事。
哪一家的?
沟仔底许和竹仔溪吴。消息灵通的人早已打听清楚了。
难怪,他们家的钱三代也花不完。
走在队伍最后的人像天女散花一般的一把一把洒着礼品,大人小孩都跟在队伍后面,喧嚷着捡着糖果饼干-还有铜板。
许家的大门早已打开,老爷和安红坐在太师椅上,听着由远而近的唢吶声,安红宽心地说:来了!
妳做事情没分寸,女儿的亲事没先问我就答应,吴家那个孩子是逛妓女间有名的。老爷的语气还带着责怪。
只要门当户对就好,女儿已经二十好几了,我们这样的人家,二十多岁还留着姑娘会被人家笑,再说,要不是作国出事情,她的亲事也不会这么难成。安红小声的回答。
秀倌走在第一个,她侧着身子说:许老爷,男方下的聘金是六千六百银元,我今日拿婚书来完聘。
许家老爷接过婚书,虽是制式文章,但仍装模作样地看个仔细,大红的干书是这么写的:
忝姻侄必润熏沐顿首百拜启大德望大储封翁,许府尊姻台老先生老大人阁下
伏蒙
尊慈不弃寒鄙曲从柯言许以长令媛结配仆侄小顽阿显者,一书检月天联二姓奇缘敖语传冰人谐百年佳耦龟其叶吉文以定祥伏冀尊慈俯赐鉴亮不宣
大正十三年三月谷旦必润顿首
光前
《人性系列之10 木本花卉 原创-詩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