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手书一封,言名鲁肃之计,令亲兵快马飞报主公。而后再依鲁肃之计,派出小部分兵马迷惑纪灵。
话说纪灵撤回大营,便已从逃跑军士口中知道陈兰战死,万余兵马覆没的消息,不由感叹道:“为何刘备手下有如此多之将才,而主公门下,哎……”
正感叹间,忽然有军士来报,言营外又出现数支徐州军,人数为千人左右,只在营外游荡,待我军接近时,便立即逃开。
纪灵听后,第一反应便是徐州又下诱惑我军。前两次前来,除第一次示强,带足了两万人马;第二次便是示弱,只带五钱。而这次便也乃示弱,虽分为几只小队,不过敌人或许考虑到他们二人皆被我军熟知,并不亲来,只派副将前来。拿定主意,纪灵便下令全军在营中休息,不准出营追击敌军。如若敌军接近营寨,且用弓箭射回便可。
营外那些副将见纪灵果真不敢出战,连忙回报张辽。张辽见纪灵反应果然和鲁肃所说的一样,再加上鲁肃欲置袁术于死地之计,也没那么怀疑鲁肃了。于是张辽下令家紧整顿军队,以应对接下来的大战。因为他知道,如果要让水军偷袭寿春,那么绝对不能放纪灵回去。到时候纪灵必拼死欲回救寿春,而我军也欲阻拦,到时必将是一场大战也。
而在徐兖交界的主战场上,战事趋于一个平衡点,随都不愿意首先打破它。虽然三方都没有开启战事的意思,不过那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
正当我觉得快要受不了的时候,忽然接到了张辽的战报。我没有令张辽要给我传战报,就是考虑到张辽本就以少敌多,而且我也知道:不临战而定断,不领兵而筹划,乃兵家之大忌也。不过现在张辽给我战报,难道他那发生了突变?我连忙令人传上战报。
拆开战报,发现上面所说的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居然是一条计策――水军奇袭寿春。我一看到这条计策,便知道袁术大军必然会退去。因为袁术在老家被袭之时,肯定会把纪灵给招回去的。不过其中的变数,我也算不出来,于是派人去请陈登他们前来商议。
三人看完此信后,陈登说道:“主公,此乃退敌之计耳。此计一出,三军必退。”
“哦?”我疑惑地说道:“军师此话怎讲?”
只听陈登说道:“水军袭击,只令袁术调回攻击广陵之纪灵。不过到时张将军必然阻挡,因此袁术只能以粮请来孙策助之。界时张将军再把纪灵放回寿春,袁术军一退,其余二军必退矣,此乃上计也。而直接另纪灵大军回防寿春,乃下计也。”
本来还想等待吕布退兵,没想到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办法就可以解徐州之围。不过就在此时,徐庶说道:“只是出此计之人,可信否?”
出计之人?我还真没注意,张辽是绝对出不了这种计谋的。于是我连忙拿起信看了看,发先出计之人乃鲁肃。
正当我看到鲁肃时,荀谌说道:“主公,鲁肃此人乃大才耳,且此人家财富,好施舍,豫、扬一带多闻其善名。虽曾事过袁术。不过此人对袁术所行政策不满,故而举家迁移而出。因此谌以为,此计可行。”
就算没有荀谌这番话,我也回信任鲁肃此计。东吴第二任都督可不是假的,这也足够证明他的能力了。而荀谌之言,只是令我更加确定而已。于是我立刻回信,同意水军由张辽调遣,并且还说明以后多听鲁肃之策。不过我并没有说明要让张辽选什么计策,因为我想从此事中看看张辽是否是历史上说的那样那么厉害。就看他会不会选错了,我心里说道。
第七十六章 定计退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