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了,魏忠贤掌权后他没受待见,现在得了大便宜,直接做了刘建的总管太监。他比其他太监本事大,读书写字都会,也写过圣旨,朝政也懂一些,以后的司礼监也就归他管了。
他站出来是要念一份圣旨,是张维贤老头和刘建商量之后决定的,他大声念了出来:“阉党祸国乱政,如今已悉数批捕,着刑部审讯定罪,家产抄没,收入内库,此次阉党欲谋害皇上,大内禁军统领张超护驾有功,封兵部侍郎,宣大总督,张越带兵勤王,劳苦功高,封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执掌锦衣卫,侍卫燕大宝,忠心耿耿,办事得力,阉党徐应元亦为他所擒杀,封禁军副统领,掌禁宫护卫,另兵部尚书、史部尚书空缺,由群臣推荐,交由皇上定夺,官职未定之时,由英国公张维贤代管,群臣当勠力同心,匡扶社稷,切勿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如若违反,定当严惩,钦此。”
圣旨刚下,有一人出列:“臣有异议,张超张越与英国公张维贤乃是父子,一家三人,既掌锦衣卫刺探消息,又为疆臣,且掌兵部、吏部,恐有不妥,望皇上三思。”
刘建眼皮也不抬,坐上龙椅,他的气度也不同了,此时看着上书的官员,认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是和以前的朱由检打过交道的,缓缓说道:“你说的有理,不过魏忠贤在位的时候,阉党的人更多,也没见怎么样,再说不是让你们举荐人才么,有了合适的人选,英国公年龄大了,也就可以不管了,你就不用操心了,这件事定了就先这样,你下去吧。”
曹思诚也没什么说辞,悄然退下。
又有一人出列:“臣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启奏皇上,辽东战事日急,辽东经略高第为阉党,其人不学无术,初到辽东,就将几十万军民迁入关内,大好局势就此葬送,我大明丢弃堡垒数十,宁远大捷之后,妒贤嫉能,独揽军功,排挤原蓟辽督师孙承宗,宁前道守将袁崇焕,致使辽东几百里土地易主,请皇上查办此人,重振辽东。”
刘建对于这段历史还是很熟悉的,拜金庸先生的碧血剑所赐,袁崇焕和孙承宗他是知道的,辽东的局势他也明白,知道清朝已经建立,就等着入关作乱,拿天下了。不可忽视,不可忽视,那就下旨意吧:“辽东之事,关系国家大运,不可轻视,让孙承宗和袁崇焕即刻入京见我,他们既然受了排挤,就让朕以后给他们撑腰,看谁敢排挤他们,以后辽东交给他们,应该也就可以收拾满清鞑子了,你说的高第,让他滚回来交刑部审判治罪,辽东的事情由他的副手接任,等孙承宗和袁崇焕吧,没别的事退朝了。”
群臣山呼万岁,一个个磕头之后依次退出大殿。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该启用的启用,真是大快人心,其乐融融,至于那个死太监,就让他死了吧。眼不见心不烦。成天的活在那个太监的阴影下,这些朝臣还是很不爽的,凭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考了这么多年试,居然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如今皇上收拾他了,再好不过。
(本章完)
第10章 大快人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