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除了清廷之外,其他势力都不足以单独对抗南京政府,也包括自己内。因此自己可以和清廷决裂,但决不能这时削弱清廷的力量,现南京政府和清廷原决战,自己只能坐山观虎斗,但决不能趁机出兵,去进攻清廷,那样就只能便宜了商毅。同时还要另想办法,拖商毅的后腿。
另外,自己与清廷决裂之后,也必须要另找势力结盟,否则单靠四川的力量,也不足以与商毅对抗。商毅的战术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先打弱小之敌,再打强大之敌。而现看来,清廷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也紧紧抱团,就是烂船也有三千钉,整个国似乎就是自己弱了。而清廷是指望不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到南明集团去,和他们抱成一团。然后再从南方出击,牵制南京政府的后路,虽然也是间接的帮助清廷,但也是为自己着想。
因此吴三桂就选择了离自己近的永历朝廷。于是立刻派出使者,向永历朝廷表达了愿意归服的态。
这时永历朝廷的吴、楚两党斗争得十分激烈,不过以丁时魁、瞿式耜、何腾蛟等人为的楚党一方,占据了朝的重要职位,何腾蛟又掌握着永历朝廷的大部份兵权,因此权力斗争占了上风。而吴党一方的干将马吉翔因为拍马有术,是皇帝朱由榔的亲信,有皇帝背后撑腰,而另一员干将陈邦傅本是南浔总兵,属于广西的地方军阀势力,根深蒂固,这样内外结合,虽然处于劣势的一方,但也并不容易被扳倒。而且也时时都寻找时机,扳回局面。
而吴三桂表示愿意归服永历朝廷之后,永历朝廷内部又引起了一场争论,吴、楚两党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因为对于永历朝廷来说,吴三桂是一个拥有着非常强大实力的割据势力,因此永历朝廷占据优势一方的楚党这个时候当然不希望有外部势力干涉进来,于是都极力的反对接纳吴三桂,而理由也十分充足,就是吴三桂是叛臣,当然不能接纳他。
但处于劣势一方的吴党却都赞同永历朝廷接纳吴三桂,希望将吴三桂引入永历朝廷,成为自己的外援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对抗楚党。而为了使永历朝廷接纳吴三桂,吴党先否认吴三桂是叛将的身份,坚决认为吴三桂当初并没有被叛大明,引清军入关是为了借兵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为崇桢皇帝报仇,而且结果也证明,吴三桂借兵的行为确实有效,清军确实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这一点弘光朝廷也得到确认。
只是后来清军反悔,占据北京不走,但这并不是吴三桂的本意,现吴三桂看穿了清廷的野心,想要重归复明朝,也足见吴三桂的忠心,因此当然应该接纳吴三桂。另外吴三桂现拥有四川之地,麾下有雄兵二十余万,如果能够归复永历朝廷,当是永历朝廷的一大助力,就此兴大明,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皇帝朱由榔被夹当,也左右为难,从心里来说,他到是想接纳吴三桂的归顺,因为马吉翔是他的亲信,他自然要偏向马吉翔一些,而且收纳了吴三桂之后,也确实能够扩大永历朝廷的实力,朱由榔虽然不是什么兴之主,干练之材,但也毕竟没有糊涂到家,虽然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至少也要把自己的小日子给守住,他当然也知道,现清廷和南京相争天下,无论谁赢了,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而现自已肯定不是对手,如果接纳吴三桂,大约也就差不多了。但楚党的那一批人朱由榔也不敢得罪,这些想法也只能放心里,不敢说出来。
而偏偏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搅局的,原来广东永安朝廷的掌权者尚可喜也致信永历朝廷,表示对吴三桂归顺永历朝廷表示了欢迎。
尚可喜和吴三桂现是铁杆盟友,因此对吴三桂的行为都会力支持。而且他对永历朝廷的掌权大臣对待南京政府的态上,犹犹豫豫,畏畏缩缩的做风非常不满,也希望吴三桂加入永历朝廷之后,能够改变这种情况,成为自己得力的盟友,促成南方联盟真正的形成。
第一一三章 南方联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