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华军进行决战的信心所。
这时清军的前部人马已经进驻到汝宁府部的真阳县。离淮河只有五十余里的距离。
原大战开始以前,清廷和南京汝宁府的分界线就是淮河上游,原大战开始以后,华军杀过了淮河,一逼近到汝宁府的治所汝南。而现清军又再把战线推回到了淮河附近。但这样的结果对清军来说还远远不够,必须杀过淮河,才能改变目前原战场的被动局面。
不过阿济格也不敢轻急冒进,下令阿山率领四万人马为左翼,阿哈尼堪率领四万人马为右翼,这两路人马各有火枪兵八千人,火炮一五十门,另有五千骑兵,分别从左右出击,并保护大军的两侧,而自己亲自率领路的八万人马,直扑息县。
息县位于真阳县西南约十里的地方,滨临淮河北岸,一但清军攻占了息县,就能淮河北岸找到一个立足点,而且从息渡过淮河,离华军的总指挥部所的光州,不足五十里的距离,这么一来,华军要么就集兵力,与清军进行决战,要么就全部退出汝宁府去。
清军从真阳县分三路进军之后,果然就遭遇到了华军的顽强抵抗。因为成进和李定国都十分清楚,诱敌深入,并不是完全不抵抗的撤退。有些地方,还必须与清军硬拼几场,一方面是消除清军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可能后的决战前消耗一下清军的兵力,前一阶段华军是大踏步的后退,而靠近淮河边的时候,就要进行一次有力的阻击作战,让清军付出一定的代价。而阻止清军的地点,就是以息县为核心的区。
因此成进和李定国下令,第一军驻守息县,抵抗清军的路人马,十一军第七师驻守息县以西的铜钟店,阻挡淸军的左翼;十八军的第五、十旅驻守息县东部的小茴店,阻挡清军的右翼。这一次出动的阻击部队全部都是淮南军区的部队,湖广军区的两个军依然驻守桐柏一带,暂时隐藏,以后做为奇兵。而且各路阻击部队必须做好坚守五到十天时间的准备。
铜钟店是位于息县以西约三十里的一个小镇,居住着大约三千多的人口,小镇没有城墙,只是外围有一圈矮墙,华军的防线就是依托着这镇外的这一道矮墙布置。
经过了多次的战斗以后,清军对于使用如何火器进攻,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知是一是要将兵力充份展开,才能减少自己的伤亡,同时进攻火枪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帀要多依靠火炮的掩护下。
因此阿山的指挥下,清军将所有的火炮都列阵前,向华军展开了猛击的炮击,而华军的防守阵地上,各种火炮也一起开火还击。
双方的火炮总数相加,接近四门,淸军的火炮数量比华军少,但重型火炮居多,而华军一向重视战场的机动性,因此火炮的重型火炮偏少,多以轻型火炮为主,但华军的重型火炮都能射开花弹,而清军只有少数臼炮能够射开花弹,因此论炮弹的威力华军要比清军大。
双方一阵火炮互相对轰,并且都射不了少霹雳火箭,战场上炮声轰呜,爆炸声不断,只震得大地颤动,泥砂飞溅,双方的阵地上都留下不少爆炸的痕迹,还有不少地方燃烧,而且都有一些士兵死互相的炮击。
当然如杲就这样互相用火炮对轰,谁也不能击败谁,因此对轰了一阵之后,清军也向华军动了地面进,由步兵、火枪兵也混杂一起,火炮的掩护下,向华军的阵地推进过来。
一般来说,只有进离阵地一步的距离以内,才是火枪的射程范围,此之前,只有线膛枪和射开花弹的火炮能够挥作用。但华军,线膛枪的数量很少,还没有后填弹枪多,而清军也将进攻队型充份散开,开花弹的杀伤力也并不下,因此清军进入到火枪的射程范围之前,不会有多少伤亡。
但就清军推进到离华军的防线三步的范围以内的时候,忽然清军间响起了一连窜的爆炸声,而爆炸是从清军脚下的大地出,无数泥砂都从地上飞溅而起,直冲向天空。
第八十四章 开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