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一章 撤离徐州(下)[1/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州到归德之间相距约有里,有一条官道直通,途还有一个砀山县,官道基本都是沿着黄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担心北面遭到华军的袭击,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驻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浑的命令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从徐州撤离。但这时华军已从南北两面向徐州动进攻,南面是淮南军区的第一军、第十五军,向徐州南部的宿州动进攻,而北面,山东军区第五军,第军,也开始进攻徐州北部的沛县和东部的邳州。而驻守海州的郑成功部也出动两万人马,进攻宿迁。
      尚善当然也知道,这个时候撤军,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线溃败,而且沛县、邳州、宿迁都黃河以北的地方,尚善还稍稍有些放心,因为就算华军能够夺取这两个地方,但要渡过黄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县、邳州、宿迁等地的守军立刻放弃城池,向黄河南岸撤退,邳州、宿迁的人马退到徐州与大军汇合,而沛县的人马退到砀山附近渡过黄河,砀山县驻守,准备接应撤退的清军。并且将黄河沿岸的船只全部都收集起来,一部份集到徐州,准备运送物资,其余全部销毁,给山东军区的华军渡河,造成困难。也为清军撤退,嬴得时间。
      但徐州南边的宿州,可就不能轻易放弃了。宿州位于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离徐州的距离不到三里,而且正好是从徐州到凤阳的心位置。
      自古以来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门户,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宿州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战之道。秦末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也是这里绝唱。而宋金对持的时候,这里是名将韩世忠的防区。可以说历来徐州地区生的战斗,都会与宿州有关,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称。
      正因为宿州地理位置对徐州致关重要,这个时候,宿州一定要坚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机率大一天。因此尚善不仅没用告诉宿州守将泰什哈,正准备撤离徐州,相反还告诉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宿州坚守三天,援军就会赶到。但令之后,尚善徐州加强征调车辆、船只、牲畜等等,为撤离徐州做着后的准备工作。
      进攻宿州的淮南军区第一军、第十五军,这也是淮南军区自从成立起来,次出战。
      华军内部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当团结的,但各军区之间,也存着互相较劲和竟争关系,由其是湖广、淮南、山东这三个军区之间,因为各自的实力都相差无几,又都与清廷的边境接壤,因此各自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战绩上压倒另外两个军区一头。山东、湖广军区先前山东、南阳的战役,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战绩,对淮南军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的刺滶。而现淮南军区也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会,全军区上下也都攒足了一口气,一定要打几个漂亮的胜仗。
      八月五日,两军分别从怀远和五河两县出,向宿州动进攻。第一军八月日,先攻占了蒙城,八月八日到达宿州西南,而十五军先后攻占了灵壁和虹县,于八月日,也到达了宿州。八月十日,对宿州动了全面的进攻。
      甴于宿州徐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因此徐州外围的各地,宿州的兵力强,守军达到一万五千人,其而且还有一千神勇营的士兵。除了神勇营之外,另外还有一千名其他火铳兵。并还有火炮四十余门。而且城防设施也非常好,城墙高大坚厚,护河宽达七丈有余,深可没顶。而且城内也修筑了不少据点工事。
      得了尚善的许诺之后,守将泰什哈也下令城死守,一定要坚守过三天,援军也就会赶到了。只不过令泰什哈没有想到的是,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坚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华军是分别从东西两方向宿州起进攻,第一军付责进攻宿州的东门,随着军长苏建林的一声令下,四十门重型火炮立刻对宿州的城墙动了猛烈的轰击,管清军冒着华军的炮火,

第七十一章 撤离徐州(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