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第一次接触3[2/2页]

厨坛 十公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以谦虚的语气希望“切磋交流”,至于时间信上也没说明多久。总的来说是一场投石问路策略。
      方立他们也照旧回了一封没时间的信,大意写的“谁怕谁,随时奉陪!”
      开玩笑;吹牛谁不会?更何况是没准确时间的,搁个三年五年的也不算过期。为了不掉价同样是回的日文,毕竟团队有现成的文化人;博士后苏薇,苏小姐。
      牛吹完了,阵势造出去了,接下来开始起程前往湖南湘菜地完成最后的任务,“湘菜传承人”。他们却不知悄悄跟去的还有两位“高人”,国际餐协的调查员,艾兰杜斯、胡安卢塞罗。
      这两位来头甚大,艾兰杜斯;法国米其林七星主厨,担任餐协调查员五六年,先后挖掘十多个奇才(被选中几率超低)。
      胡安卢塞罗,西班牙分子菜先驱,思维独到,经常研发颠覆世界观的分子美食,最具代表的就是一个简单分子酸奶球同时吃出十几种水果味。
      总之;这两位很牛,本事牛,背景牛,工作平台牛。算是如今国际厨坛巅峰之一。同时也是最低调的“侦查员”,常年游走各国,以旁观者的角度挖掘美食奇才。他们找人分三步,一筛选;二跟踪;三锁定。
      他们如今的举动顶多是对方立等人感兴趣,还算不上真正的‘跟踪环节,或者说白点就是没事儿干,闲着也是闲着,跟去凑凑热闹。
      当然这一切都在无形当中改变,作为当事人的方立等人还一无所知,包括餐协的唐华、理事廖长清等人,要是知道也不会这么淡定了。
      如今会长唐华正在北京四合院喝茶嘞,脸上洋溢着神秘的笑容,正看着一档重播节目“厨坛争锋”,表演者正是方立和十几个国际团队。这已经是他看的第三遍了。他很欣慰;没经过任何国际化的专业培训,有这效果确实满意了。
      唐华闲的在喝茶;廖长清跟李纯截然相反,俩人并没急着回北京,因为福州的任务他相信领导很满意,所以跟着方立一伙人去湖南度度假,当然是以监工的身份随同。
      八月底;湖南任然处于夏季余温当中;湘江流域贯穿南北,闷热的同时还不忘潮湿。
      潮湿是湖南一大特色气候;故此从明朝辣椒传入中国开始湖南人便深深爱上了它。不是辣椒多么好吃,而是它有独到的去湿效果,所以湖南吃辣并不上火,就像四川、重庆、贵州一样,擅长吃辣,但并不上火,只不过跟这几个地方比起来湖南湿气更胜一筹,所以当地也更能吃辣一些,除了辣椒当地还有一样去湿气的特色,那就是槟榔,槟榔固然有去湿的功效,但长久使用对牙根有损,且易上瘾,所以建议适量(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南那边男女老少的‘大黑牙)。
      湘菜真正形成在清末,盛兴于民国,后期出了四大名厨,肖荣华、柳三和、宋善斋、毕河清。个个都是泰斗级的高手,将辣椒研究出了新高度,像鲜辣、香辣等口味都是这段时间流行,最后独立为新派菜系。
      这些味型乃至今日都还是湘菜的主流,主流也得分地方;湖南地广辽阔,大致口味分三块,湘江流域、洞庭湖以及湘西山区。其中以湘江跟洞庭湖流传最广,烹制手法以鲜辣、香辣占大头,小炒蒸煨炖烧皆有一席领地。
      传统的鲜辣有剁椒鱼头,香辣有香辣锅,小炒有尖椒炒肉、小炒腊肉,蒸的有腊味合蒸,蒸的跟烧的有金鱼戏莲,煨的跟烧的有组庵豆腐、组庵鱼翅,炖的跟烧的有霸王别姬……
      例子举多了容易流口水,再则还不知道啥味儿,为了让口水流的有价值,所以让我慢慢详解,以文字的方式烹制一道道佳肴。
      放心;流口水的不止各位,我也在边写边流口水。
      方立一群人落脚在长沙,提到这儿或许大伙脑袋顿时浮现“臭豆腐”,如果真是这样;那恭喜你荣誉晋升为“三级吃货”。为什么只有三级呢,因为到了长沙你不一定能吃到正宗的臭豆腐,正宗的无外乎那么一两家,是他们带出了名气,而后“邻居们”跟着效仿,乃至最后满到处都是,在当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何辨认真假呢?相信我,嗅着鼻子闻,最臭的,臭到难以入口的便是真货(纯属娱乐,切勿当真,其实也有这种说法‘越臭越香)。
      回到正题,几人初到长沙丝毫没觉得冷清,因为最近一年多的打拼成功圈了各地吃货粉丝团跟同僚偶像包袱。
      此次来湖南也不是秘密,吃货粉丝自然为之疯狂,湖南餐协更是激动万分,总算来了。(因为他们也同样做好了准备;直播、擂台以及海选了大批湘菜优等厨师等等,就差几位主角儿登场了。)

第三十七章第一次接触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