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贾明鎏便说:“老郭,秋萍也不是外人,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你呢,也不要盛情款待我,我也不请你吃饭,你去忙接待领导,我去温家岭乡拜访温乡长。茵茵,你真是跟我的老同学有缘,一下午都没把知心话说完啊,这样吧,时间不早了,以后再找机会把县长夫人约到市里去,你们好好聊一聊。”
与郭咏一家分手,贾明鎏和周茵茵驱车直奔温家岭乡政府。
温乡长听说县长的同学来了,哪里敢怠慢,早早就等在了乡政府办公楼前。温乡长四十几岁的年纪,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西装,微腆着肚子,看见贾明鎏和周茵茵从车里下来,肥大的手握着贾明鎏的手,小眼睛笑起来眯成了一条缝,一个劲儿地还往车里张望:“呵呵,贾总好,贾总好,郭县长没一起来视察工作?”看贾明鎏摇头,便有些失望,丢下贾明鎏,窜到周茵茵面前,不由分说紧紧抓住了她的小手,连抚摸带摇晃。
听贾明鎏说明了来意,温乡长连说好办,好办,郭县长都说话了,别说一条路,十条八条都没问题。走,我们去找桂花村的村支书牛大叉,这事交给他,没有办不成的。
说起温家岭乡的桂花村,有两大传奇流传甚广。一是因为村子里广种桂花树,村里姑娘的私密之处有桂花之香而远近闻名;二是支书牛大叉用一把祖传的铁叉子打遍全乡无敌手,全村男女老少闻之丧胆。
贾明鎏在望江县土生土长,对这两个传奇自然早有耳闻。
桂花村里几乎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都有那么一两棵桂花树,按照村里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谁家生养了一个女儿,便要在自家院子周围栽一棵桂花树,这村里有多少棵桂花树,便是桂花村里生养过多少个女儿。只不过,这老规矩现在有些走样了,并不是各家各户完全当真照办,但村民们热衷于种植桂花树却是不假。
每年秋天,几场秋雨一落,各家各户都是桂花的芬芳,沁人心脾,七村八乡过路的老少爷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吸着鼻子,盯着村里摇摆着进出的大姑娘小丫头发呆,因为她们的身上也散发出一股桂花的淡淡清香。
据传闻,望江县城里娱乐场所的小姐们都愿意在身上抹点桂花味道的香水来冒充桂花乡的姑娘,党校学习期间,闲得无聊的时候,贾明鎏等人就缠着郭咏证实其真伪,郭咏就给大家讲过桂花村牛大叉的一个大笑话。
那年望江县召开全县经济发展大会,温家岭乡的温乡长带上了桂花村牛支书等人一起参加。
会议期间,在望江宾馆吃饭,温乡长和牛大叉正好与县里分管第三产业的郭咏副县长同桌。
郭副县长听温乡长介绍,牛大叉是桂花村的支书,便问:“老牛啊,你们村外出务工人员真多啊,县城里各个娱乐场所里几乎全是你们桂花村的姑娘。”
温乡长笑道:“嘿嘿,桂花村的姑娘香呗。”
郭咏便用筷子点着牛大叉问:“老牛,你实话实说,温乡长说的属实吗?”
牛大叉得意洋洋地说:“乡长说的没错,我可以用我的党籍打保票。”
旁边桌上一邻村的支书最嫉恨牛大叉的得瑟,看他在县长面前抢了风头,就气鼓鼓地说:“就算有,还不都便宜了县城里的大款们了。”
众人便哄笑,牛大叉红着脸辩解道:“不可能的,桂花村的姑娘个个家里都有桂花树做记号,哪有那么多出来做事的。”
“何以见得呢?”郭副县长眯着眼睛问。
牛大叉接他爹牛老叉的班当了村支书之后,恐怕也没跟县领导面对面地说过三句话,今天郭副县长能头抵头虚心向自己讨教,自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眉飞色舞:“郭县长,你有所不知啊,桂花村姑娘那个地方的香香,是要留给她男人的,要是敢出去胡搞,她家里人不怕我老牛的钢叉吗?不可能,县上的这些丫头肯定是冒充的。”
郭副县长听了,脸色也是一凛,就调头提醒身边的县工商局长:“哎,我说老鞠啊,看来你们工商局打击假冒伪劣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啊。”
工商局长知道是个玩笑,只恬着脸呵呵直乐:“郭副县长,可这工作要抓起来还真有点难啊。”
牛大叉正在兴头上,忙替工商局长打圆场:“县长,这怪不得鞠局长的,估计他也没有一个个验货。”
众人笑翻了一回。
第403章 未雨绸缪抛诱饵,桂花姑娘私处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