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如今官军转用兵力到北方,南路能战之兵不多,石柱秦翼明等人分守各地,正是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攻湖广而调动南京官军来援,设路半路消灭之,则可趁虚而下江南。只是这一次,西营将要去经营江南而不是转战即走,既然要经营,就不能不考虑建设政权机构,严格号令纪律的问题。江南富庶之地不能被我们破坏,相反地要去保护、发展,为西营在东南的立足提供支撑。因此,争取在外线作战的时候消耗官军后一击而下是根本,反复鏖战为下下之策。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一次下东南还不能鼎定全局,西营还可以通过转战各地来调动、歼灭官军、壮大自身,寻机再下江南。”
      李定国是反复考虑过西营东南战略的,他对官军和起义军之间的力量差异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如果说去年是官军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的话,今年初滁州、凤阳的两攻不克就证明了南直隶官军力量的空前增强。相对而言,西营从出关时的12万人锐减到目前的五万余众和三万实际战力,要一次性的攻略江南是极为不现实的幻想。因此,此时的东南战略是调动官军、运动歼敌,通过一次次打击官军有生力量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要在外线转战歼敌改变敌、我双方力量比,就要考虑如何在南直隶江北地区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得到兵员的补充。队伍的纪律严明,不犯百姓是一方面,这样只能造成老百姓不反感西营,要争取他们加入、支持,就要有相宜的办法,就要制造出一种有利于西营的政治空气。均田免赋配合打击豪强、贪官,广纳社会贤达参与管理地方,奖励工商、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才能逐渐地取得江南民心,有民心则更易经略,未来的根基就更牢固,发展速度就更快。”
      在座很多将领已经不太耐烦了,今天李定国说的是什么啊?去南京就去南京呗,哪里来的什么均田免赋?什么纪律严明?什么奖励工商、恢复生产的?那些弯弯绕咱不懂!
      廖容是个急性子,一见李定国好象说完了,马上接口就道:“咱只要攻州占县后开仓放粮捕杀官吏就行,有银子、有粮食就有人加入西营嘛!人一多了官军能够抵挡得住吗?一人一口唾沫就淹死他们了,哈哈!”
      其他将领不象他那么特殊,不好跟着去笑也不好点头附和,只能保持沉默,让廖容的笑声在这营帐里显得很尴尬、很突兀。
      钱文直微微叹了口气,他算看明白了。跟这些大老粗们讲道理是说不通的,这些人只能是旧王朝的破坏者而不是新王朝的建设者。说难听点就是“流寇习气”太重,加上一贯在打击大明王朝的国家管理机构,从内心里自然生出对政治的轻视之心。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一个国家、民族的力量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统筹、调动、发展、利用,这种手段就是政治。小将军在这里说这些,显然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张献忠拍了拍案子吸引众人的注意力后道:“不管怎么说,定国儿要严明军纪是对的!一次就想拿下江南也不太现实,这样,这个问题找个时间再详细谈谈。定国,你拿个简单的、有效的军纪出来,行不?”
      李定国有些失望但是尽量抑制着这种心情不表露出来。不过今天这个会让他看到平时与将领们沟通得还不够,施加的影响力也不够。想想也是,西营靠目前的方法曾经壮大到十多万人,将领们知识有限当然就不能接受自己那么“麻烦”的方式了。还是老爹说的对,下来谈谈,找个时间重新谈谈。一支有几万人的起义军要突然变性是很困难的!
      “简单说来就是六不准:不准未经查实罪行杀人,不准宰杀耕牛,不准践踏粮田,不准侮辱百姓、官吏,不准勒索、劫掠百姓,不准擅入民宅。”
      “违者,军法从事!”张献忠倒很满意李定国提出的六不准,立即提声肯定下来,不过他显然没想到自己西营的军法也不那么完善,健伍营都取消体罚了他那里还在军棍伺候。“这一次,先向襄阳,老回回、曹操、闯塌天与我们联手进击,老子就不相信合这么几股力量还拿不下襄阳?明日一早,前锋军张化龙、孙可望先行,全营依次南下。就这么定了!散了,各自准备去吧!”
      强攻襄阳?李定国顿时感觉出不妙来,可是大帅已经下令,现在不是劝说的时候,好在健伍营在中军,一路上还有机会劝说老爹改变主意。于是他和着众人拱手打礼后带着一肚子心事走出大帐……

130 局势突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