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思宗崇祯八年三月十三日,张献忠和马守应的联军进入豫南信阳东部地区,后卫的健伍营李定国部则在十二日夜突然袭击楚王藩兵杀伤两百多人后,从容撤离宋埠,经麻城到达礼县。
      这一地区属于是中国历代最有名的赤贫地区,以罗山、礼县、金寨、光山四县为最,老百姓戏称为“箩(罗山)里(礼县)精(金寨)光(光山)”。大别山里,惟独这一地区是天灾不断,别初未旱这里先旱、别处未涝这里先涝,加上泥石流、蝗灾、瘟疫等等物事,使得这里是中原一带最经不得风浪的地区。不过,明王朝显然不会管这些,无论天灾人祸,赋税、三饷从来没有减免过一丝一毫。
      起义军一到,这里的老百姓踊跃加入以致形成了热潮,只张献忠的西营就扩大到十一万人之众。不过,加入起义军与供养起义军是矛盾体,这里粮食产出的微薄和河南总兵邓汜的进攻很快就让联军西进。四月,联军到达陕西兴安,再次与十三家其他起义军形成了协同作战的态势,随即就联军攻取汉中、分路略凤翔、平凉,同时威胁西安。
      明三边总督署理五省军务总督洪承畴此时刚刚率部到达河南汝州,见起义军纷纷入关袭扰陕甘,又匆匆忙忙回师关内。
      这一次从湖广到陕西的千里转战,李定国的健伍营一直担任后卫,兵员损失不大,但是作为后卫必然面对很难招收到合格兵员扩大队伍、粮秣难以筹措的问题。到了汉中后,曾经在霍山、宋埠发了些小财的健伍营已经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这还是在宋埠时大力筹集粮草之后的结果。
      这一天,刘文秀、艾能奇到了城东的健伍营新驻地,准备看看这几月一直难以见面的李定国。中军和后卫,在行军转战中往往相隔几十里、上百里,兄弟几个着实没有机会碰面。
      艾能奇一钻进中帐就笑道:“望老大明日成婚,三哥,你是营统制有小帐房,咱兄弟俩给望哥和嫂子的礼物可就靠着您呐?”
      刘文秀假意拉了艾能奇一把,然后也是满脸带笑的说:“老四你不知道健伍营一直后卫吗?不过宁宇,今儿晚上咱们三人可得去望哥那里盘桓一下了。”
      李定国知道这两个家伙是什么意思,西营里统制大营都各自有饷银拨支(当然是在有钱的时候),也因此有个小帐本子。而中军亲兵左右翼则是跟着大帅走,跟着中军统领走,自然就没有独立的财务。两人是手里紧,凑不出象样的礼物送望老大才找来的。也幸亏路上赶得快,否则李定国就要错过孙可望的大喜日子了。
      不过,目前健伍营的小帐上是不可能拿钱出来的,李定国身上倒过来抖落几下,最多就是几个叮当响的铜板儿。他怀揣巨万在南京城里的风光早就没影了。
      因此,他是两手一摊,道:“之祥、翰光,你们看中什么径自拿去。”
      那艾能奇跟他老实如木头的二叔简直就是两样人,一见李定国这么说,立即走上来去解他腰上的战刀挂链,还不住地说道:“望老大盼这把刀有好几个年头了吧?老二,你看这刀子怎么样?”
      刘文秀见李定国脸色都有些变了,那心疼的样子谁都能看出来,遂道:“老四别闹了,做正事!宁宇现在真正是叮当响的穷人了,你没看见外面的兄弟们衣服都又破又旧了吗?”
      艾能奇哪里肯听,只是停了去解战刀(他也知道那玩意动不得,全是开玩笑的假动作),却摸进李定国软甲内的小褡裢里。
      “有了!有东西!”
      李定国突然想起那里是柳如是给自己的信,忙一把按住艾能奇的手,急道:“没什么东西。”
      艾能奇一用力,终于还是把那信掏了出来,三两下抖开去看,却马上皱了眉头,道:“二哥,你看写的啥?”
      李定国伸手去夺,艾能奇侧了身子晃过去,把信递给了刘文秀。
      “将军戎马征战急,金戈铁甲笼寒衣;中原烽烟万民苦,江南笙歌千灯息。红雕栏,绿罗衫,掩去明烛凭窗依;安邦定国宁宇内,散却浮名铅华洗。”刘文秀念了一遍,想了想又摇摇头,把那写着工整小楷的纸递还给了李定国。
      李定国则匆匆从艾能奇手里拿回信封,小心地装好折了一折,再放进怀里。这两个兄弟兴许不知道那码子事,自然从这小诗里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了。那是柳如是在诉说别后思念、担心的情绪,在表明从良追随李定国的意愿。
      “报,将军,姑奶奶来了!”
      梁彪在帐外大声地报告着……

112 再进陕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