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流民拥护西营、组织生产,而不是跟着西营去来回转战。这,就要为大家做一个长期的考虑,为西营的发展策略做为一个通盘的打算,而不是如今单纯的逐粮草而走、避官军而走。”
张献忠脸色沉凝下来,现在他也没有去想其他问题的心思了,义子说的话确实很有见地,已经预测到今后一段时间局势的发展趋向。李定国说得很准,张献忠原本就向西攻湖广会合老回回马守应,再联军向西北去陕西兴安,与十三家七十二营会合,以免孤悬东南被官军吃掉。但是,也如他所言,当初10余万起义军陕西尚且养不活,何况如此的30余万甚至更多呢?去陕西,意味着又是出河南或者山西。这样来回走不是办法,确实不是办法!
“定国儿考虑得是,但是如今三面官军压来,而本地百姓又不太支持我们西营,该当如何是好?娘老子的,看着那些傻忽忽的人就有气,这南边人的卵子被狗吃了吗?连咱们赈济的粮食也不敢要!你去看看,这安庆城里咱们打了多少富户,又有多少人愿意加入西营?这里是比河南、陕甘、山西富裕,可是没有兵员坚持不了啊!定国,你说咋办?”
李定国凝思了一阵,抱拳道:“老爹,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是不愿意四处流浪的,他们希望过稳定的、有地可种而税赋合理的日子。只要给他们一片土地,给种子和农具就能活下来,他们就能支持西营。问题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这么做!过一地,则打富户开官仓解决一时的问题,没有合适的法子、政策能够让老百姓觉得安心、拥护西营。流民,谁也不想当呐!但凡他们有一点点的办法就不会加入我们。这就是北边和南边老百姓态度区别的根源……”
“你是说,老子应该收了皇庄、官田、军屯、财主的地,毁了契约分给百姓?如此,他们敢要吗?”张献忠疑惑地打断了李定国的话,他清楚这个道理了,但是要真正实现就必须要西营面对强大的官军保持一片地盘。可是按照西营目前的战力尚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战略目的。
李定国笑了笑道:“老爹,现在他们不敢要,是怕西营一走官军就来拿他们开刀。可是,这一步棋必须要走,早走晚走都得走,否则流寇始终是流寇成不得大事,就始终会被官军撵着东走西突。定国以为,现在西营应该在强壮战力的基础上确立一个战略方向,找到一个适宜于发展的地方谋求突破,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次会有一次的影响,一次有一次的效果,只要西营围绕这这个战略发展地来流动作战,就能逐步消耗该地的抵抗力,就有机会最终站住脚。建政权、分田地,把西营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后,就不怕没有人支持、没有兵员、没有粮饷了。有限范围的、有目的的流动作战取代以前追求合群、追求粮草的流动作战,以目前西营的力量来看,还是可以实施的。”
“直说,你觉得哪里好?”张献忠点着头抬手挥动了一下,显然已经对李定国的话动了心。
“东南或者西南。居中原四面受敌不如居两边,这样可以在建立政权后集中兵力防御,等自己力量强大后再进攻,扩大地盘。江南物产丰富靠近大海,能够夺取江南连结海盗(一官党郑芝龙)则可以快速强大起来,还能方便地与西夷往来,购买红夷炮和火枪强大军力。稳定一地后则席卷江南成就半壁江山,形成与朝廷真正分庭抗礼的实力。只是目前江南有浙江镇、闽镇等多路官军,实力强大,不妨用流动作战的方式分而歼之,逐渐改变敌我力量对比,避免贸然决战。如不利,则可以面向西南。四川乃天府之国,而且地形为四面高中间地,方便凭险据守。三国时期孔明不就是让刘备取四川而三分天下有其一么?”李定国掰着手指说着,他把拇指和小指比做了江南和四川,试图让张献忠从现在就确立一个长期发展战略。
“江南?四川?四川?江南?那现在取英山、霍山岂不是多余之举了?”张献忠完全同意了李定国的建议,已经把思路换到这个战略与目前西营的军事行动上来。他见鬼精灵的义子似笑非笑、胸有成竹的表情,略微思想了一下,恍然大笑道:“哈哈,东引西走,到得鄂东山区就由不得官军的车营火器逞凶了!老子要给张国维一个厉害瞧瞧!”
张献忠的笑声引来了田玉婉,她在旁边福了福道:“大王、小将军,酒菜备好了。”
李定国忙站起来抱拳回礼,恭声道:“田姨娘直呼定国就可,谢谢姨娘。”
张献忠眼中带着笑拉了一把正经八百行礼说话的李定国,道:“走,跟老子喝酒去,你姨娘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啊!?”显然,他宁愿听到田玉婉叫他“大王”,叫李定国为“小将军”。
李定国心里明白了,老爹并不太喜欢财主家出身的田姨娘,也许,这门亲事是他被燕柔拒绝以后赌气而成的。那么这样看来,还得小心不能让老爹看出自己对燕柔的心思哩!
(嘿嘿,看书不投票者,统统拉去割jj!)
107 战略初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