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右翎卫还是左翎卫,甚至是左武、卫右武卫的骑兵都不占太大的比例,骑军一般都是长期驻扎在北方反击游牧民族的侵袭,其中幽州的骑兵更是被大隋极力在建设。其中有因为塞外长期用兵的原因,更多是腹地养太多骑兵需要消耗太多钱财,养了又不打仗,这是节省惯了的帝国皇帝所不愿意浪费的。
有大量的军队接近国都,京兆尹不会无动于衷,虽然都明白那是护送晋王的右翎卫来了,但是还是马上上报。帝国皇帝一番思量又派出左翎卫大将军孤独信率领军队到延兴门戒备。
大兴城还真的是耗时一年两个月建成的!当时的大隋皇帝在选择都城时,很多朝臣都建议设立在长安,可是长安经历多几百年战乱早已经破败不堪,再则就是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帝杨坚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
开皇二年(582)正月,大隋皇帝杨坚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恺参照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都南城,把龙首原以南的六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
‘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八,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
这座雄城有九个城门,每个门的名称都取自古老传统文素,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也不需要多加叙述。
大兴城的城西是开远、金光、延平三门;城南是安化、明德、启夏三门;城东是通化、春明、延兴三门。
从江南而来的晋王府数千众和右翎卫五万精兵虽然是从南方走来,但是由于京兆尹地形的关系到了大兴城的城下并不是在南方。
几万军队出现东方的平野理应引起大兴城戒严,城东延兴门不但有了左翎卫站上城墙,城外也立着两万步军、一万骑兵,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到了地方当然不是一呼啦就几万人马冲进去,杨广的车鸾到了之后,由宇文述亲率一千具装重骑护着从延兴门进入,其余包括陈宗泽、来护儿、宇文成都、家眷们、僧道,他们只能等待第二波入城,而右翎卫却是只能暂时退后驻扎在离大兴城十里的一片平地上等待军令。
具装重骑是大隋的强大兵种之一,骑士身穿重甲,战马披着护住全身的马甲。如果在平原作战,单是一千具装重骑的杀伤力足以击垮一支五万人的步军!
进城期间,来护儿表现得非常兴奋:“殿下进宫城去问安了,咱们等会先到晋王府脱下这身甲胄,然后到‘都市会旁边的玄武街好好乐乐!”
宇文成都当然是没有意见,陈宗泽也不会傻到问为什么不去军营。
或许有人会问陈宗泽“进了城看见了什么最感觉惊讶?”,他不会回答是国都的热闹,他会说“街道好宽啊!足有五米以上!”,然后是“好多白种人!”。
事实上大隋的国都大兴算不上是华夏历史上最大的,但她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整洁和街道最宽的。因为大隋的强大和物质丰富,西域乃至于贵霜帝国、或者更远的波斯人都是不远万里前来做生意,所以看见金发碧眼的白种人根本不值得惊讶。
因为有晋王府腰牌的关系,陈宗泽等人护送家眷进入皇城根本没有什么波折。
陈宗泽原以为皇城是皇室宗亲才能住的地方,事实上皇城还真不止是只有皇室宗亲才能住进去,那里面住满了朝廷的两品以上的官员家眷,一座府邸连着一座,几乎不是某国公家就是某上柱国的家,最次的还要属各品阶光禄大夫们的府邸。
“安置好,派人出去通知那群家伙,让他们为我们洗尘!”
宇文成都的一句让陈宗泽觉得讶异,敢情大隋的风俗,类如洗尘之类的是得要求不是人家主动办的?
那话声没落,外面一阵鬼哭狼嚎传来,而后是一群衣着光鲜的年轻人直接冲进侧院――
第六十七章 :国都大兴(求收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