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最后蓄力[2/2页]

兵戎 伐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和谐好戏。
      大隋成立只有十八年,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中央重臣,其实很多在北周或者北齐、南陈时期都曾经或者本来就是当过官。这些人经历了那么多兴起沉灭早学会该怎么去钻营求生,他们从来都不会选择单独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如果那棵树就在临近他们绝对会发挥十二万分的功夫去巴结讨好。
      形形色色的官员,穿着紫色衣料的人是三品刺史们,这些刺史绝不会带着太明显的巴结表情,他们只会表现得矜持说一些不露骨的话,字字有玄机,句句有暗示。
      至于那些个穿着绯色和绿色官服的人,他们这些四品、五品,乃至于六品、七品、八品的小官,在地方上他们是一片天,在这里就是地上的一粒灰尘,连靠近正席五米的资格都没有,只有自己凑成一堆聊天。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用意,在杨广的特意安排下,晋王府系统的一干人等,无论是幕僚或者是武将,他们在袭击上的出色表现全部被安在陈宗泽身上,陈宗泽这个默默无闻的人,随着人们的谈论被加上一层又一层的光环,霎时也就名声初显,十分惹人注意。
      当事人陈宗泽这时正在应付宇文成都和来护儿等众多人的敲诈,这些将军被淡化了功劳出奇地没有怨念,他们倒是十分乐意看见晋王府再出现一名武将系统的名人似得在推波助澜。
      谁稍微问起陈宗泽是谁,这些老粗们第一句的开场白通常是“陈将军?率领几百骑兵砍了敌军数千颗脑袋的那位啊!”,一顿近乎于事实的胡吹乱吹,最后的结尾一定是“用兵可神着呢!不得不佩服啊!”,只差双眸冒星星来表示有多么崇拜。
      幕僚虽然碍于杨广的特殊安排给足了面子吹嘘,可怎么看都是显得酸溜溜,要是认真的听,可以听出那些话里的挖苦和一种极其隐晦的讽刺。
      这也恰恰就是文人与武将的不同之处。武将因为是军人的关系有一种被训练出来的服从性,他们哪怕心里不悦,但是如果上峰有命令还是会尽力办好。文人天生散漫,因为比别人多了一些知识,自认才华洋溢很不愿意去称赞人,特别是在被强压限制下,他们因为是迫不得已肯定会忍不住暗中挖苦。
      在这种被刻意造势的环境下,陈宗泽感觉很累。只要是有个人过来打招呼,他都需要泛着笑脸交谈几句,时间久了脸皮控制不住地有些僵硬。
      大堂之外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随后传来了一道中气十足的大笑,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那人约是五十许,有着粗犷的五官,黑黝黝的皮肤,身穿一种很特别的甲胄,腰间却是没有携带兵器。他毫不停顿地走进门,一时间大堂之内见到无不恭敬唤句“大将军”。
      陈宗泽看到那件甲胄眼睛一亮,他知道那种甲胄叫明光铠,印象中是隋朝主要的护具之一,有着很大的名气。甲胄在胸背甲上有一椭圆形,称作护心镜的金属板,很大一部份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
      ‘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在大兴之外可以让杨广到门前接待的人不多,现在在上洛的只有一个,而来人自然就是宇文述。
      宇文述的到来自然是让杨广十分兴奋,帝国皇帝让一名右翎卫大将军率领五万精兵保护,这可以视为是帝国皇帝的一种表态,让杨广对到大兴之后争夺太子位更加有信心。
      当夜毫无疑问又是一场盛大的夜宴,宴会中的杨广没了有些张狂的意气风发模样,相反地,他变得很谦虚。
      夜宴半夜就结束,然而酒宴的结束却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那种生活叫秉烛夜谈,一个又一个会使许多人丧命的计谋就是在谈话中被像网一般地编织起来。
      计谋,或者叫阴谋,它这一次不再只是针对个人,它会笼罩整个大兴城,乃至于影响帝国的未来……

第六十六章 :最后蓄力[2/2页]